別看翰林院官職不少,可是其實都沒什么好做的。
侍讀和侍講學士那都是刊緝經籍,為皇帝及太子講經讀史,做顧問的。
修撰則是掌修國史,掌修實錄、記載皇帝言行、進講經史,以及草擬有關典禮的文稿;編修負責編纂記述,修前朝國史、實錄、會要;檢討是掌修國史,校對整理。
庶吉士做的是侍讀和侍講學士的學生,他們給皇帝和太子講經,準備工作一般就安排他們這些庶吉士做,翻閱古籍查找來源出處。
侍讀和侍講學士往往也兼著修書的任務,自然也是庶吉士來做,抄抄改改的。
可是到了今朝,因為沒有立太子,嘉靖皇帝也不常辦經筵,自然學士們都無所事事,只能修書玩,倒是不缺人手。
魏廣德的位置,自然就有點尷尬了。
這樣的環境,魏廣德一早就有預感,畢竟他知道今科沒打算取庶吉士,安置肯定需要時間,他也不急。
魏廣德被引到自己公房,負責的書吏叫姓蘆,叫蘆布,很有意思的名字。
公房一早就已經打掃出來了,翰林院人雖多,公房卻是更多。
坐在自己書桌前,魏廣德喝著蘆布送上來的茶水,和他隨意閑聊,了解翰林院里的情況。
這些東西,可是院外的人所不知道的,正好現在空閑,于是魏廣德就從蘆布口中了解情況。
“這么說,翰林院的事兒其實不多,大家還都很清閑了”
魏廣德問了半天,皺眉說道。
“也就是修撰、編修和檢討還有點事兒做,其他的都沒什么事兒,就是那些學士大人們,往往也就是看著自己喜歡看的書,對外就說在修書了。
真要認真修的書,那也只能是皇帝下旨修的,他們才會攢勁,畢竟付出了努力能看到效果不是。”
媚上,這個好理解。
皇帝讓人修書,自然修好了就會得到嘉獎,還會有經費上的支持。
“那明天帶我去藏書閣看看,我先找幾本書來看。”
魏廣德對盧布吩咐道,“對了,我自己的書能帶進來看嗎”
“沒有禁止。”
雖然不知道魏廣德說要看什么書,翰林院藏書閣的書都海了去了,根本不會缺書看,但是面對魏廣德的問題,那書吏還是回答道。
“衙門里中午是自己吃飯還是有食堂”
魏廣德又問道。
“一般都是自己吃,食堂那地方老早就不開了,大家不愿意吃那邊的東西。”
蘆布回答。
“還有個事兒。”
魏廣德終于還是說出了心在的疑問,“我看過大明官制,這庶吉士的俸祿是怎么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