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現在手里的三張會票,其實可以理解為當票,要在指定的店鋪兌換指定數量的銀兩或者是存放的物品,倒是和魏廣德認知中的銀票類似。
這也就是在京城,才會有人承認少數有勢力的錢鋪開出來的會票,出了京城這樣的票據也就沒法流通了。
在這個時代,商業信用并沒有被樹立起來,所以大部分人做生意一般不收這種會票,交易的時候都會讓客戶去錢鋪換成現錢交易,所以林二爺對魏廣德提出要會票還是很好奇的。
魏廣德收好會票,又沖懷里摸出那張條子遞給林二爺,林二爺拿起條子走到案幾前,拿起桌上毛筆蘸墨在條子下方空白處寫下取錢的數量和日子,最后蓋上自己的印章,又從書架上抽出一本賬本翻到一頁上進行記錄,然后才把條子又還給了魏廣德。
“林二爺,如果我還需要銀子,一天時間內能夠給我湊多少銀錢”
想起辦那事兒的未知性,魏廣德多問了一句話。
“一天時間兩三千兩銀子沒問題,多了就需要給小老二一點準備時間,上萬兩銀子的話,需要五天左右。”
林二爺立即笑呵呵說道。
“對了,上次說的,在京城有人需要借貸銀子的話,你幫我留意下,那筆銀子短期內我也沒什么用處,要是有人要借貸,我也想賺點利息。”
魏廣德想起上次這店開張的時候,他和林二爺提過放銀子出去這事兒,只是后面就沒了下文,今天既然到了這里,自然要問一問。
“魏大人,京城要借銀子的人很多,就是一般都不太保險,有抵押的大多都是去錢鋪里借銀子了,畢竟人家是坐店生意,信譽比較好。”
林二爺急忙解釋道。
“那沒關系,你幫我注意下就好,還是原來說的,抵押物,有抵押物就可以借,利息適當少點也沒關系。”
魏廣德笑道。
在九江府的時候,他六千兩銀子是按月息5分放出去的,按后世的話說就是月息5,年化利息60,這也是在九江的市場利率,到是沒有增加一星半點。
到了北京城,魏廣德一開始以為這里的利息會比九江府高,可是和林二爺交流后才知道,在這里的利息,有抵押擔保的情況下,利息只有3、4分,比九江府還要少點。
利息高的也有,就是不保險。
好吧,借錢出去最看重的自然是安全,這樣高利息有風險的生意,魏廣德自然不愿意去做。
等魏廣德走出匯通商行的時候,身后的張吉手里已經捧著一大包剛打包的茶葉,龍井雨前茶,剛到京城的。
崇文門里街倒是和魏廣德要去的地方很近,明成祖朱棣營造北京城的時候,就在皇宮的東面營造了十座王府,也就是十王府,后世這里的名字叫做王府井。
明朝實行分封制度,皇子未成年前就居住在此地,成年后自然就要分封到各地任藩王,所以皇帝的兒子們在長大不能繼續居住在皇宮里后,就會搬到這里來居住。
因為是要外放的,自然不會給每個皇子都營造王府,那也太浪費了。
只是今朝有點特殊,雖然嘉靖皇帝兩個兒子都已經成年,但是因為一直沒有再另立太子,所以裕王和景王都還住在這里。
魏廣德當然不會大搖大擺上裕王府的門,他可不想得罪景王。
嘉靖皇帝有八個兒子,可是活到現在的就只剩下這兩位,誰知道裕王和景王未來會怎么樣
裕王只是占了長兄這個名分,可要是也和他其他兄弟那樣早夭,一切自然都會有變化。
讓李三駕車到十王府附近的一處茶樓,魏廣德下車就走了進去,很快就被人引進了一間雅間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