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由明仁宗朱高熾搞出來的西,是從根本上改變了對軍隊的控制的方式。
在他執政期間,他給軍中設立了個“參贊軍務”這個詞,一般都是各地巡撫的任命文書上加這么個職務,即朝廷派往總兵武臣處協助處理軍事機要的文臣,和后世地方一把手一般兼任同級軍區副司令差不多。
只是在明朝,這個職位的權力可了不得,不僅能“上達天聽”,還能把手伸進總督、系統中去,其實際權力還在總兵之上,說是“輔助”,實為“統管”。
以至于還沒發展幾年,在朝廷的推動下各地的參贊文官都能指揮軍隊了,甚至直接越過了以往的兵部、都督府的制衡,自成一系,要知道當時的巡撫還只是臨時機構,權力都如此大了。
等明宣宗朱瞻基繼位,他比自家父親朱高熾玩得更大,將臨時性的巡撫“常設化”,并讓其一躍當地布政使、都指揮使、按察使三司之上的存在,讓懂軍的不能領軍,得受寫著“參贊軍務”的巡撫指揮才行。
只是這么個職務帶到魏廣德頭上,具體能是個什么效果就要看總兵態度了,要知道他一個翰林院檢討和派往各地的巡撫可是完全不同,他身上還缺個督察院的銜,因為巡撫之所以能侵占軍權,一個很大的原因就是可以對武將發起彈劾。
只是按照職務來說,現在的李蓁還真就有點受魏廣德管的意思在,他畢竟只是戰區的一個官員,自然要受到提督軍務官員的指揮,參贊軍務的魏廣德自然也可以。
這次出來,魏廣德除了帶著張吉和李三外,還把薊鎮調來護衛他們的那隊騎兵也要走了,至少在魏廣德看來,薊鎮的騎兵怕是要比京營的騎兵戰力要強上不少。
這隊騎兵的首領叫董一元,最近一個月來和魏廣德接觸比較多,魏廣德感覺這人還算可靠,至少不是個貪生怕死之輩。
董一元還有個哥哥叫董一奎,現在在宣府任游擊將軍,這是因為他哥哥襲父職,而他只能從把總做起,還是因為關系才能弄到這個位置。
只不過現在的董一元雖然只是把總,干的卻是游擊將軍的事,這次出來手下可管著兩隊騎兵,小四百人。
自小就跟著父親大同參將董旸生活在軍營中,自然對軍伍生活很是熟悉,指揮一隊士兵也是完全能夠勝任。
這次被派來保護,對于翁溥來說,董一元自然不敢有所怠慢,只是看到比自己還小好幾歲的魏廣德已經是副使,初入官場的菜鳥,心里還是很不爽的。
只是后來魏廣德讓張吉刻意和他們結交,這才知道魏廣德是衛所出身,上過戰場砍過倭寇,這才對他有所改觀。
不過在心里,北方邊軍都看不起南方衛所。
無他,倭寇都是什么人,五短身材之人,這么小的家伙都收拾不了,丟明軍的臉啊。
還好,魏廣德是九江衛出身,估計南邊也就九江衛可能還能打,不管怎么說那伙進犯南京的倭寇就是被他們給團滅的。
朝廷對于九江衛的褒獎那是明詔發出,自然大明各地官府都知道這事,北地邊鎮也知道。
至于戰報上把那伙倭寇描述成后世特種兵的傳說,不管是九江衛還是魏廣德、張吉都不會去說實話,那其實是一伙窮寇,要是真說了實話,那才是赤裸裸的給自己引災禍,得罪整個江南官場。
因為有戰報的渲染,對于這伙倭寇居然能徒手接箭,甚至能反手甩出威力和射箭差不多,董一元雖然有點懷疑,可也不得不信,自然對于參與到那場剿倭戰斗中,還“親手砍死”一個倭寇的魏廣德也是刮目相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