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拱他們倒是有心想要拉攏魏廣德,可是畢竟接觸時間太短,他們也不算完全放心,可以敞開了說,而且嘉靖皇帝自“壬寅宮變”后移居西苑,自然早朝沒什么大事兒基本就算是廢了。
朝臣們和皇帝接觸時間少,自然熟悉程度也大為下降,也就是內閣和六部九卿還能有事時和皇帝見上一面,還有就是齋醮的時候,需要進獻青詞,翰林院的學士們也有機會見到皇帝。
高拱還好,他也是個寫青詞的行家,殷士譫這種只會寫詩詞作文章的就不怎么受嘉靖皇帝喜歡了。
不過當時高拱并不愿意多聊這些,而是把話題引向他處,魏廣德也是無奈。
這就是還沒有被他們完全接納的意思,現在示好,只是表達個意思,后面還要看表現。
最后,魏廣德發現除了知道嘉靖皇帝愛修道,喜歡青詞外,似乎他還真想不到什么了,那就想想嚴嵩好了,他這么受嘉靖皇帝喜歡,必然是有過人之處的。
嚴嵩這個人的經歷很有點意思,他生于成化十六年,弘治十八年考中乙丑科進士,為二甲第二名,治詩經,選庶吉士,后被授予編修。
在這個時候,嚴嵩得了一場大病,迫使他退官回籍,而在嚴嵩回老家養病的十年里,正是宦官劉瑾權傾天下之時。
這不由得讓魏廣德想起另一個人,之前魏廣德就聽人提起過,但是卻沒有絲毫印象,直到他進入翰林院以后才了解的人,那就是張居正。
來到大明朝,最早魏廣德聽到張居正這個人的時候,曾省吾說的是太岳先生,當時魏廣德以為就是個老翰林,到了年歲致仕回家養老的,也就沒多想。
進了翰林院才知道,曾省吾說的太岳先生居然就是大名鼎鼎的張居正。
張居正字叔大,號太岳,幼名張白圭,湖廣荊州衛籍,嘉靖二十六年,張居正中二甲第九名進士,選庶吉士,那年他二十三歲。
張居正做庶吉士那三年,剛好就是大明朝政治斗爭最激烈的那些年,嚴嵩斗垮了夏言成為首輔,夏言橫死當街。
魏廣德不知道那段時間的經歷是否給張居正上了一課,反正前幾年張居正就以養病的名義回了湖廣老家。
想到這里,魏廣德不覺思索,自己要出人頭地,坐上首輔之位,是否也要學學嚴嵩和張居正,回家養養病。
嚴嵩夠厲害了吧,其實在印象里,似乎還沒有張居正來得猛烈,直接就是權傾朝野的存在,好像看到的文章里,這位張居正直接連皇帝都訓,跟訓兒子似的。
活著的時候倒是轟轟烈烈了一回,死后好像就很慘,連累自己還禍及家人。
不過印象中,后世對他是絕對的褒揚,雖然有錯誤,但是功勞遠大于過失,甚至有人直接就說這位是給大明朝續命百年。
至于張居正搞的改革,魏廣德就記不清了,反正肯定觸及權貴利益了,雖然有些地方他很圓滑的處理了,可是觸動了就是觸動了,最后還是被反攻倒算。
還是說嚴嵩,這人執政能力是有的,你看現在朝廷國庫支用不足,可是依舊還是在運轉著,這就說明人家還是有一套的,不管是拆東墻也好,還是其他什么,反正朝廷嚴重赤字的狀態下還能維持運轉,各地天災的救濟也有,只是多多少少肯定不足。
不過魏廣德覺得,嚴嵩最厲害的地方還是在于給嘉靖皇帝送銀子上。
別看朝廷支用不足,可是好像只要嘉靖皇帝開口要錢,嚴嵩都能想法設法滿足。
這些錢,最后也都用在皇帝的修道事業上了,或是齋醮,或是賜建道觀。
嘉靖皇帝喜歡錢,還喜歡被拍龍屁,只要滿足他的需要,啥事都好說。
想到這里,魏廣德不覺眼前一亮,旋即又黯淡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