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真的得不償失的去處。
可如果繼續留在翰林院里,雖然依舊機會渺茫,可總歸有機會的,也就是熬時間熬資歷。
魏廣德本來年歲就小,正是合適熬資歷的。
何況有了這次戰功,就算想低調怕也是不能。
但是,他們最怕的就是魏廣德在接受這次的封賞后不能繼續留在翰林院,而是被外派授職。
雖然短期內可能官職會噌噌噌往上提,可是從長遠考慮還是吃虧的。
“我該怎么做是不是馬上派人送些銀子過去疏通疏通”
想到自己兒子可能會被派出去統兵打仗,魏勐心里就是一顫。
打仗可不是過家家,這是關系到身家性命的活計。
“現在來不及了,或許封賞已經下來了,再等等看吧,看最后給他什么路子。”
張世貴搖搖頭說道,下午張慶知道魏廣德在宣府指揮宣府軍打了一場勝仗后就擔憂這個事兒,而在那個時候,張世貴完全沒有往那方面去想過。
“對了,南京那邊有消息了嗎”
說了這事兒,張世貴又想起之前關于魏廣德婚事的事兒來了,好像魏國公那邊一直沒人過來送信,有點奇怪了。
聞言,魏勐搖搖頭。
“那就再等等,要是還沒有消息,就派人過去問問,不能老是這么拖著。”
張世貴說道,“要不是先答應了徐家,現在這里怕是門檻都被踏破了。”
幾人閑聊到南京徐家,只是他們不知道魏國公徐鵬舉此時也正在為這事兒煩惱著。
徐邦瑞已經來見過自己幾次了,就是要自己給出個準信,可是徐鵬舉這會兒是真的沒法下定決心答應這門婚事。
是的,現在他后悔了。
之前,還可以利用魏廣德被派去巡邊,北邊邊境不寧敷衍徐邦瑞,現在仗打完了,還能說什么
九江那邊,還有徐邦瑞,他們大多只能通過邸報了解朝局,徐鵬舉可不需要,他在朝中也安插了眼線的。
不管朝中發生什么大小事兒,都會第一時間飛報南京魏國公府。
其實在外的幾家勛貴,大家都是這么做的,都會在京城扶持一兩個官面上的人幫自己打探消息,甚至合縱連橫其他需要拉攏的勢力。
魏廣德并沒有被兵部要走,按照皇帝的意思,他大部分時間都會留在翰林院學習,太常寺只是掛個職,讓他有機會接觸到政務。
徐鵬舉可沒見過魏廣德,當初應該是見過魏勐,不過那個時候魏勐什么身份,他都沒正眼看過,現在已經早就沒印象了。
徐鵬舉知道此事已經不能再拖了,拖的時間越久,要是最后毀約的話就真把人得罪狠了。
案例來說,自己女兒找個前途無量的京官應該是一件大喜的事兒,可他怎么就是喜不起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