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中的內容也是夠驚世駭俗了,所謂的擒獲原來和之前處置徐海的方略類似,誆騙而來。
至于朝中最后的處置,自然就是求到他嚴嵩這里,胡宗憲希望能夠留下王直一命,畢竟此人在海外多年,熟悉外藩情況,對各股海盜的出沒和藏身之處了如指掌。
剿倭之役,如果能得到王直的幫助,自然可以勢如破竹收拾掉其余的小股倭寇。
胡宗憲自然知道什么該瞞,什么不該瞞,信中他想嚴嵩交代了偽造赦免詔書的事兒,此事他哪里敢報到朝廷來,怕是報上來就會被人以通倭之罪進行彈劾,只能先斬后奏。
也因此,對于偽造赦免詔書一事,胡宗憲在報捷奏疏中也是只字未提。
不過和胡宗憲想法相悖的是,嚴世番留下的一行小字卻是要誅殺此賊。
嚴嵩宦海多年,那里不知道處置此事的影響甚大,從胡宗憲的信中就可以看出來,王直雖然到了他手里,可是王直所部卻完整保留在海上,并未被消滅,若是處置不當,后果實在不可知。
只是此時嚴嵩一時半會也想不到完全之法,按照本意他還是覺得留下王直,招安他手下眾海盜才是上策,最起碼要分散打亂,避免他們再次揭竿而起鬧事兒。
當門外書吏報通政使求見時,嚴嵩知道肯定是為了胡宗憲的報捷奏疏來的,果斷收好書信讓人通傳進來。
到了晚上的時候,京城就已經傳遍了,而大部分官場中人甚至都已經知道詳情。
胡宗憲抓住了倭寇頭子王直,王直也愿意投降,胡宗憲居然為王直求情允其戴罪立功,帶領官軍剿滅倭寇,這是開的什么玩笑
他胡宗憲是喝酒喝多了嗎
王直就是最大的倭寇,剿滅王直就是剿滅倭寇,至于殘余各部均不足為懼,以官軍的實力,出動剿賊自然會高奏凱歌,那里還需要王直來幫忙帶路剿賊。
于是在嘉靖皇帝還沒有對胡宗憲奏章作出批示之時,朝中官員就已經開始串聯,他們的目的也很簡單,自然要為倭寇作亂以來無辜慘死的百姓討一個公道。
是在后世,關于當時的環境下是否應該誅殺王直爭論還是頗大。
不管怎么說,倭寇大規模襲擾大明確實是王直領的頭,這也讓他成為倭寇集團中的話事人,扛把子。
倭寇在大明犯下的累累罪行自是罄竹難書,殺他千次萬次亦不為過。
只是,若是從大明海疆寧這一長遠利益考慮的話,似乎留下王直一命又是順理成章之事。
以倭寇制倭寇,到是和后世以夷制夷類似。
不過此時大部分朝臣都沒有意識到這點,他們眼光更多的還是放在眼前,并沒有人意識到逮捕并誅殺王直會帶來什么樣的后果。
第二日,通政使司又是繁忙的一日,因為今天滿朝大臣們如同打了雞血一樣紛紛上奏章,而內容也非常一致,都是攻擊胡宗憲之前的奏疏,要求嚴辦大海盜王直。
其實對于這樣的情況,通政使司也是早有準備,特地多調派了隨堂書吏幫忙抄寫奏章副本,也算是提升工作效率吧。
雪片般的請求嚴懲王直的奏疏從通政使司飛入內閣,此時的嚴嵩很是猶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