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道,在胡宗憲接掌江南剿倭重任前,他不過就是一個浙江道巡按御史,說起來和魏廣德的職務一樣,品級卻沒有魏廣德高。
“應該不至于吧。”
勞堪斟酌著開口接話道“至少蘇州那邊不至于,畢竟那里屬于南直隸,善貸的老丈人還是南京守備,在南直隸的勢力那是根深蒂固,倒是去杭州監斬王直的時候要當心點,別被胡宗憲坑了,弄出個李代桃僵。”
說實話,胡宗憲在江南剿倭中的一些劣跡,其實在大明朝流傳的還是很開,京中不少官員都有耳聞,所以大部分人對胡宗憲的風評并不高。
只是,現今胡宗憲的位置特殊,身負剿倭大任,只要不是做出什么天怒人怨的事兒,涉及到謀反一類的桉子,就算是俗有“瘋狗”之稱的御史都不愿意參他,因為討不到好去。
在剿倭工作沒有完成前,在嚴閣老還在位時,胡宗憲的位置都是穩當的。
現在的江南沿海府縣,也算是被胡宗憲經營的跟鐵桶似的,倭寇也不似當初來去自由,隨意的搶掠。
當然,對此朝中也是有不同看法的,許多人都不認為這是胡宗憲的功績,而是沿海各府縣因為常年遭遇倭寇襲擾,自己完善、總結出來的一套抵抗倭寇的方法,說這是胡宗憲的功績,那是在為他臉上貼金。
胡宗憲能做的,無非就是在府縣遭遇倭寇襲擊時,及時派出援兵救援而已,而這本身就是他的本職工作,自然不能算功績,在徹底剿滅倭寇前,胡宗憲所作所為其實作用有限。
勞堪的話,自然正中魏廣德下懷,他一直擔心的就是杭州之行。
他可不認識王直,而且胡宗憲有保王直的前科,要到時候真弄個其他人代王直挨那一刀,做為監刑官的魏廣德可就有大麻煩了,最起碼履歷上必然會被記上一筆,對于他未來的仕途升遷肯定會產生影響。
這也是魏廣德一開始就把懷疑的目光盯在嚴家父子身上的原因,實在是自己和嚴家是真的分道揚鑣,漸行漸遠,嚴家對他做出點什么其實也不奇怪。
“其實,只要善貸處事的時候謹慎點,不要留下什么把柄被人抓到,雖然不敢說將來肯定出將入相,六部九卿的位置還是穩當的。”
這時候,張科忽然插嘴道。
出將入相,其實不過就是明朝大臣們對入閣的另一種說法,畢竟大明朝沒有宰相、丞相這樣的官職,內閣其實承擔的就是這樣的職務。
看到勞堪等人疑惑的眼神,張科就有點恨鐵不成鋼。
“你們看過各位部堂大人的履歷吧,你們說說,除了吳大宗伯,誰人沒有在外領兵作戰的經歷
現在善貸所欠缺的,其實就是接掌一地民政大權,不過這是六部堂官要做的事兒,內閣閣臣倒未必都有經營地方的履歷。”
前面那話,自然是說的吳山,后面自然是指嚴嵩。
吳山和嚴嵩經歷類似,都是翰林官入閣的標準流程,也就是成為進士后選入翰林,之后直接遷禮部,最后沖擊內閣。
只是現在,嚴嵩是成功走完了這條路,而吳山還在半道上,能否最終走到內閣這一終點,現在還說不清楚。
吳山和嚴嵩雖同為江西人,但是二人關系不睦卻也是眾人皆知的事兒。
至于其他六部尚書,吏部尚書吳鵬總理河漕時,就曾督兵成功鎮壓過河南師尚詔造反,戶部尚書賈應春、刑部尚書鄭曉則都有過兵部侍郎的履歷,在任期間或是總督邊墻,或是整備抗倭,都算是懂兵之人。
另外如工部尚書歐陽必進,就任兩廣總督時鎮壓過地方叛亂,還有都察院左都御史周延也曾經任廣東左布政使時,參與嘉靖朝對安南之役及之后平定崖州黎民起事。
至于最后的兵部尚書楊博,那就更不必說了,現在文官中最懂用兵的怕也只有此人了,否則怎么會先后接掌宣大、薊鎮防務,又很快升任兵部尚書之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