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察院做為朝廷養的瘋狗,但是在出現這樣重大市井傳言后卻是一反常態的沒有絲毫動作,無一人上奏彈劾。
不過這其實也不奇怪,現任都察院左都御史的周延聽到消息,馬上就召集在京的所有御史,嚴令不準參與此事。
周延嘉靖二年進士,整個嘉靖朝從大禮議之后的政治斗爭他都看在眼里,自然知道這次的貼紙事件,或許代表的是嘉靖朝又是一場激烈政治角逐的開始,他領導下的都察院絕對不能被人拿來當槍使。
所以周延在集會上公開放出話來,“你們誰要摻和,我確實管不著,可要當心自己的前程。”
這就是周延赤裸裸的威脅了。
俗話說,縣官不如現管,都察院的御史們有言論自由,可以彈劾其他官員,你去上書彈劾了,回頭周延派你去巡按云貴,那樂子就大了。
這年頭交通不便,自然沒人愿意離開京城去數千里之外的云貴那樣的邊陲之地。
至于禮部等其他衙門,堂官們也都紛紛給手下類似的暗示,畢竟這次的大字報可不是哪一家搞出來的,現在不管是支持裕王的官員還是力挺景王的官員,都還在納悶,猜測是不是對方搞出來的事件。
這樣的消息,自然是第一時間就被東廠上報到了嘉靖皇帝耳朵里,隨后錦衣衛也密報了此事。
“有關于裕王和景王的奏疏嗎”
嘉靖皇帝澹澹的看著下面的高忠,開口問道。
“回稟皇爺,今日內閣送來的走勢里面,沒有看到關于裕王和景王的奏疏。”
高忠急忙回道。
“有關于他們的奏疏,第一時間送來我看。”
嘉靖皇帝只是很平澹了說了一句,朝臣們現在都沒搞明白這次的大字報是哪邊搞出來,嘉靖皇帝此時也是犯著滴咕。
在高忠把今日的奏疏帶走后,嘉靖皇帝才又問黃錦道“這些日子,裕王和景王都接觸了什么人說了什么話”
無風不起浪,事出必有因,嘉靖皇帝也猜忌起自己的兩個兒子,是不是誰終于還是按耐不住,想出用這樣的辦法來試探自己。
“兩位殿下近些日子都在府里沒有外出,也沒有接觸外人。”
黃錦馬上躬身回道。
“再查查。”
嘉靖皇帝只是吩咐了一句,隨后就開始了今天的修煉。
到這個時候,南京振武營兵變的消息還沒有傳到京城,信使還在路上頂風冒雪的趕路。
張貼的貼紙雖然僅僅半天就被京城的軍士和衙役收繳一空,可是市井里的傳聞卻是依舊不絕。
郭希顏坐在椅子上,聽著心腹家丁打探回來的消息也算是基本滿意。
雖然沒能在官場上引發出大的動蕩,但是群情疑惑,外論洶洶之勢已然形成,何況他想要拔得頭籌一開始就算計到可能在職官員們會因為疑惑而不敢擅自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