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大猷睜開眼睛,看向旁邊的陸炳,臉色略微有點詫異。
“陛下還在生氣吧,畢竟當初岑港倭寇確實從里手中逃脫,所以你想要解甲歸田的想法就別想了。”
陸炳笑道。
“行,不管是回福建還是去浙江,我聽從皇命就是了。”
俞大猷微微搖頭,隨即嘴角掛出一副笑容。
實際上,現在的俞大猷除了會帶兵打仗外,還真沒有什么會做的活了。
這次的入獄,讓俞大猷都放棄了繼續做官的打算,想著回福建老家,帶一幫徒弟,把自己的這身本事傳下去。
當年,年輕的俞大猷可是跟著趙本學學習兵法,又跟著丈二棍創始人李良欽學習棍法,說起來當時為了科舉,他還拜了著名易學家王宣、林福為師,又得知名理學家蔡清的指點,算是明軍將領中少有的文武雙全的將領。
所以對于俞大猷來說,當不來官,那就回老家做傳道受業的老師好了,拜到自己門下,文武都可以學到,想來私塾的學生不會少。
雖然俞大猷沒有考到舉人功名,可人家好歹還是個秀才,十五歲就過了童子試和院試,一舉中下秀才,在當年也被視為“神童”。
只是,對于俞大猷來說,沒有能夠施展胸中抱負始終還是有點遺憾的。
學會文武藝,貨賣帝王家。
這就是這時代大部分人的想法,俞大猷也不例外,更何況自俞大猷記事兒時起就知道,家里是吃皇糧的,而且是世世代代吃皇糧。
“你回不去南方了,發配你去大同。”
陸炳開口說道。
“大同打韃子”
俞大猷勐然坐了起來,雙眼放光的看著陸炳道。
“對,不過你是被罷黜,家里的世襲百戶之職也被剝離,你過去就是當個小兵。”
陸炳開口繼續說道。
“小兵就小兵吧,我還這沒做過小兵。”
俞大猷當年是直接接替父親的官職,不久就因為參加武舉升任守御千戶所千戶一職,還真沒當過小兵。
“對了,現在大同那邊誰說了算”
雖然滿不在乎,可是俞大猷還是問起他關心的話題來,不知道自己上官是誰,那可不是合格的士兵。
“呵呵李文進。”
陸炳也懶得賣關子,直接把大同巡撫說了出來。
“李文進”
俞大猷聽到這個名字微微皺眉,似是想起什么,但又不是很確定,于是問道“是在浙江任過海道副使的李文進李大人嗎”
“看來你對他印象很深吶,他都在都察院轉了一圈,幾年了,你還記得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