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景王也差不多,一般不會前往官員府邸拜訪,而是在外建有別院和其他人交往。
“那就去那里,對了,廣德去哪兒了”
裕王高興的說道。
“廣德回翰林院去了,我這就讓人給他送個信,咱們在街市上轉轉,采買些禮物在過去。”
高拱看裕王興致很高,于是開口說道。
給魏廣德報個信,讓他有個準備,順便讓裕王在京城街道上多走走看看。
對于未來的君主來說,體察民情也是很重要的。
這個時代的北京城,無疑是這個時期全球最大的城市,沒有之一。
這一時期歐洲最大的三座城市分別是巴黎、那不勒斯和威尼斯,人口也就在15萬左右,其他人口超過10萬的城市都位于海邊、河邊或貿易中心,它們就是塞維利亞、熱那亞、米蘭。
而其他后世被國人熟知的歐洲城市,如科隆、比薩、蒙彼利埃、佛羅倫薩、巴塞羅那及巴倫西亞、奧格斯堡、紐倫堡、安特衛普和布魯塞爾的人口就要少得多,大多只有3、5萬人的規模。
即便當時英格蘭最大的城市倫敦,居住著人口也不到5萬人,三島上的其他城市人口超過1萬的都非常少。
整個歐洲,據估計總人口也就7千萬人左右。
那時候的歐洲大城是什么樣子
沿著泥濘小路,從森林中走出,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陰冷的城墻和炮塔。
從炮塔向外眺望,可以看到富人家的三角形屋頂、小教堂的尖頂,不過它們在眾多主教堂面前要暗然失色很多。
而在城墻里,或許有一、兩條還算寬敞的馬路,然后就只有彎彎曲曲的小巷,小巷兩邊大多是低矮的平屋,那里是居民的住宅。
這時期的歐洲正從蒙昧逐漸走向文明社會,新航路與新大陸的發現帶來了“大航海時代”,促進歐洲經貿空前發展。
對未知世界的探索,找尋新領地和財富,尋找香料和航海術的改良促進了歐洲的發展。
巨額財富也促進了文化的發展,在希臘、羅馬古典時代曾高度繁榮的文化,在經歷了中世紀“黑暗時代”衰敗湮沒,直到這一時期才獲得“再生”與“復興”。
而此時的大明朝北京城又是什么樣子呢
明初建的北京城東西寬為六千六百七十米,南北深為五千三百一十米,面積為三千五百四十萬平方米。
城內由主、次干道形成縱長矩形的街道網,網格內即街區,街區內為橫向的胡同。
幾年前,朝廷終于決計修筑北京外城,原計劃四面都建外城,總長七十余里,但因人力、財力所限,只修完南面部分十三里左右后停工,北京就由初建時的矩形發展成在南面建有外城的凸字形平面。
北京城有多少人口
北京編坊鋪保甲,“不分戚畹、勛爵、京官、內外鄉紳、舉監生員、土著流寓”,共計525鋪,15119甲,編戶134萬戶,按5人一戶,大概67萬人,算上皇城的宮女太監,以及漏報的,70萬以上應該差不了多少。
這么大的城市,自然讓裕王看的眼花繚亂,目不暇接,很快就把要去魏廣德家的事兒都忘了,不斷催促轎夫往熱鬧的集市趕。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