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隨俞大猷遠征板升城的三千騎兵此時早已經人困馬乏,他們可不比劉漢和李文進率領的人馬,在黑河和灰河還可以休息,如果不是身處蒙古人的勢力范圍,那可出外野游沒區別。
不過到這個時候,貌似明軍的好運氣也用完了。
在大對明軍渡過黑河后行進了半日,就看見遠處有探馬急急打馬而歸,直直的朝中隱于軍中的俞大猷這邊沖來。
也不是俞大猷身上有什么神奇的力量指引著探馬方向,實在是那三桿大旗太過醒目。
很快,探馬到了近前十余步就翻身下馬,隨后跑到三人面前半跪抱拳稟報道“稟大人,涼城方向出現萬余韃子騎兵正在朝這邊殺來,離此約不到兩日路程。”
終于還是出現了。
俞大猷知道了韃子騎兵的大致方位,反而心中一塊石頭落了地,未知才是最讓人恐懼的。
“俺答汗還真厲害,居然直接從宣府追到這里來了。”
對于邊鎮的地形異常熟悉的劉漢這時候開口道,只是他說話時已經是面色凝重。
“還有兩日路程,是不是必須要和韃子在這里打一仗”
李文進倒也沒有普通人聽到韃子大軍殺來就驚慌失措,畢竟在大同多年,早已經過了聽到韃子出兵消息就緊張的時候。
“躲不了,這已經是回關墻最近的一條路了。”
劉漢輕輕搖頭說道。
“那怎么打,就由劉總兵和大猷決定了,我的標營盡可調遣。”
李文進很光棍,并沒有爭奪這一刻對戰爭的指揮權,而是讓兩個軍中宿將去準備。
其實,大明朝以文抑武,就算他不指揮此戰,到最后不管是劉漢還是俞大猷都會向上面匯報是由他指揮的這場戰斗,否則兩人也就沒有將來了,所以他絲毫沒有爭奪的想法。
只要打贏了就好,何況自己還在關外,不打贏這一仗,說不得就要狼狽逃回去,這對于大同巡撫李文進來說,也是不可接受的。
更何況,剛剛贏了一場,可終歸是占了偷襲的優勢,這時候要是能正面打退,或者擊敗俺答部,那這次出擊塞外的功勞就更大了。
劉漢和俞大猷這時候也沒有寒暄的意思,沖著李文進抱抱拳,隨即就到了一邊,劉漢叫人取出這里的輿圖開始和俞大猷研究戰術。
還有一日的路程,那是絕對不能耽擱的,該趕路還是要趕路,只是趕到哪里
要知道,這個地方,就必須是他們預設的戰場,也是對他們最有利的地方。
不多時,劉漢和俞大猷就到了李文進身旁,開始向他匯報此戰的計劃。
“李大人可帶親隨先行,直接入殺胡堡召集邊軍趕來支援,我等則于明日中午趕到安銀堡,這里雖早已被廢棄,可過來時我看到堡墻還在,以此堡為依托,對面韃子萬余人,未必沒有勝算。”
劉漢道。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