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大猷繼續開口說道,看劉漢張口欲言,立即擺手道“若韃子在中路吃虧,轉向兩翼突襲我側翼,還請大人讓手下給我拼死掩護。
標營只有數百騎兵,根本擋不住上千韃子騎兵的沖擊。”
雖然俞大猷帶領的中軍不是他劉漢的人馬,可這明擺著是去送死,劉漢依舊很躊躇。
“其實沒必要如此,我們只要維持個不勝不敗的局面,堅持到殺胡堡明軍出鎮,俺答部必退,畢竟現在他們主力還在宣府,想來這個時候,李巡撫的報功奏疏已經送出去了。”
劉漢言外之意很明顯,只要堅持下去,不用打生打死,將來回到大同,等待他們的就是朝廷的封賞。
只是,不管是劉漢還是李文進,還有俞大猷都沒有想到,在他們看來立下的大功,在京城那邊會是什么反應。
俞大猷當然知道這些情況,不過卻不為所動。
他算是看出來了,到這里來,劉漢打的主意應該就是能打則打,不能打就守住軍堡等待支援,畢竟這里離大明邊鎮騎兵只要一天的時間,步卒也就是兩三天就能趕到,確實不算遠。
按理來說,俞大猷是應該尊重大同總兵劉漢的意見才對。
別看他現在貌似和人家平起平坐,可是他心里清楚的很,他什么都不是。
只是,俞大猷在聽到俺答部趕來時因為已經和李文進部匯合,所以當時就產生了一個大膽的想法,只是不能告訴李文進知道,那就是之前魏廣德信中所言之事。
真要朝廷愿意花銀子打造戰車部隊對抗韃子,首先得有驕人的戰績,否則絕無可能。
為什么要打造戰車
還不是為了解決明軍野戰的短板。
明軍若是呆在城池里,韃子來再多明軍也不會怕,站在城墻下居高臨下,韃子往往圍上幾天看沒有機會就會撤離。
只是,這樣的明軍戰力只會越來越弱,甚至達到不敢出城門一步的境地。
實際上,長城的修建,很大程度上就和漢軍戰力變化有關。
只是,到底是長城影響了漢軍的勇武,還是漢軍戰力下降而倒逼修建長城還不得而知。
但不管怎么說,有了那堵高高的城墻,漢人士兵的戰力逐漸下降是不爭的事實。
忘戰必危絕非無稽之談。
俞大猷現在迫切的想要用一場屬于戰車營的勝利來為他付出的汗水證明,戰車是對抗韃子騎兵的有力武器。
步卒大量裝備戰車后,在野戰中也不會懼怕韃子騎兵的突襲,這也是他選擇用獨輪的原因,更加方便戰場轉向和適應各種地質條件。
現在,他需要說服劉漢支持出戰。
俞大猷明白,不管是戰還是守,兵力都很重要,劉漢顯然不想憑白損失這三千人馬。
“這一戰不僅是我要打,也是京城的意思,他們想要知道戰車在對抗韃子騎兵的實際戰力。”
這個時候,俞大猷話題一轉,忽然扯到京城。
“嗯”
劉漢詫異望過來,有點不明所以。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