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射。”
隨著隊官大聲的吼叫。
“轟轟轟”
一連串密集的炮聲再次響徹在草原上。
俺答部騎兵第一次出動的是兩個千戶兩千名騎兵,他們從左右兩邊向明軍中軍陣型沖來。
而明軍的應對如出一轍,炮手微微調整了佛朗機炮炮口指向,隨后發射出炮彈。
就在俺答部兩千人迎上明軍炮火的時候,俺答部軍營中號角再次響起,很快又有兩個千戶的騎兵緩緩踏出了軍陣,并且開始不斷加速。
很短的時間里,蒙古萬戶已經做出來自己的決定。
佛朗機炮那玩意射程稍遠,在馬上拋射也射不到明軍,那就只有承受一定傷亡靠近一些,用弓箭射垮他們。
弓和馬是草原人的驕傲,即便明軍有拋棄弓箭還用火器的跡象,但是草原人依舊對此嗤之以鼻。
原來的火器,裝填慢的弊端,似乎正在被新的設計改變,但是這依舊不會改變草原人對火器的偏見。
和之前并無二致,在明軍炮聲響起后,前面的韃子騎兵就不斷落馬,但是身后的袍澤沒人停下來,繼續踏著他們的身體前進。
硬頂著明軍佛朗機炮的轟擊,韃子騎兵終于沖到可以拋射弓箭的距離,他們坐直身體,雙臂舉起斜上約四十五度射出手中的箭失,隨即又馬上弓身伏在馬背上,準備第二支箭失,而對面迎接他們的則是密集的散彈還有成排的鉛彈。
超遠距離,還是在顛簸的馬背上進行拋射,命中率是沒法說的。
好在明軍是集結在一起的,只要射過去,射進那個范圍,就有機會造成殺傷效果,至于前面那些戰車上的盾牌,對于從斜上方俯沖而來的箭失防護效果幾乎沒有。
在俺答部騎兵成片的滾落下馬之中,明軍軍陣中也不時有倒霉蛋被從天而降的箭失集中,傷亡不可避免的出現了。
只是那些哀嚎倒地的士卒很快就被人往他們嘴里塞上一塊粗木棍,然后被人拖走。
“轟,轟,砰,砰,砰”
槍炮聲連綿不絕的在明軍軍陣中響起,雖然軍陣再次被硝煙所籠罩,但是大抵還能看清前方的戰況。
此時的劉漢已經看到后面的騎兵拔出了手中的戰刀,他知道,這些騎兵不僅是保護這些火器手的武裝,更是維持軍陣的力量。
這個時候如果有人從軍陣中往回跑,他們身前的騎兵就會毫不猶豫的手起刀落砍下他的腦袋。
劉漢此時已經能從鼻孔中感受到空氣里的硝煙味,他覺得很不舒服。
他現在有點后悔,為什么沒有帶一隊弓手出來。
他已經看出來了,雖然那三千人火器犀利,可是終究還是略顯單薄,特別是俺答部一次出動四個千戶分批勐沖的時候,雖然火力看起來沒有中斷,依舊連續不斷發射,可終歸還不夠勐烈。
如果這個時候,在鳥銃手之后還有一個步弓手隊列,那么他們就可以彌補火力上的不足。
步弓和馬弓可不同,馬弓是短弓,射程有限,韃子是靠馬速和拋射才把箭失射進明軍軍陣之中。
而步弓則更長,弓力也更足,可以射出更遠的距離,關鍵這射速可要比輪換鳥銃發射快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