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千大軍護著搶來的財貨用最快速度回到殺胡堡,也就是在今天中午他們就到了這里。
聽說劉漢、俞大猷率隊歸來,李文進帶著前兩日緊急召集來的大同右衛、玉林衛的指揮等一干人出堡十里相迎。
說實話,在得到前線戰報的時候,李文進都有強烈的不真實感,太神奇了,這完全就是一個奇跡。
八千明軍對戰萬余韃子,居然可以在不依靠堅城的情況下戰而勝之,這絕對出乎所有人預料。
他回到殺胡堡后,第一時間派人召集周邊衛所和軍堡兵力,準備集合隊伍出城關救援出征明軍,而到來的右衛和玉林衛指揮卻是推三阻四,理由都是精銳皆已被總兵大人抽走,短時間內實難抽調更多人馬。
好吧,現在出征明軍在草原上獲得一場大勝仗,等劉漢回來再收拾這幫軍頭。
巡撫,雖然可以號令三軍,但實際上軍政也是分家的,他其實能調動的也就是大同總兵,而且有些強勢總兵也不一定買巡撫的賬,他們更多的還是受總督節制。
其實這也說明,劉漢這個大同總兵背景還是差了點,所以并不愿意得罪他這個文官。
酒席之上,劉漢讓俞大猷簡單介紹了此次交戰的過程,雖然屋里近半的將領參與了安銀堡之戰,知曉其中詳情,可還有不少是守衛邊堡的將官,他們是被李文進召來,所以并不了解情況。
軍中本不該飲酒,可今日算是大軍凱旋,所以從上到下都對此沒有意義,甚至酒水還是巡撫李文進找人督辦來的。
酒足飯飽之后,宴席散場,可是李文進并沒有放劉漢和俞大猷回去休息。
之前俞大猷的講述很簡單,過程大多一筆帶過,他現在要問出心中更多的疑問。
待完全了解戰局后,李文進這才對劉漢說道“劉總兵,你對兵車營什么看法”
“有用,很強大,不瞞李大人,我這趟回來就是打算效彷組建一支兵車營,待訓練完成后拉出去練練,到時還請巡撫大人在兵備道那里幫我多說些好話。”
總兵官本該署理轄區內所有軍事方面的工作,可是對于后勤卻是由文官在控制,這就是兵備道。
打造獨輪戰車,領用那些火器可全都要兵備道那邊配合。
“兵備道倉庫里火器已經不多了,這次我們商量下報捷文書怎么寫,順便向朝中多要些火器出來。”李文進沉默片刻才說道。
想想也是,李文進弄走上百支佛朗機炮,上千桿鳥銃,兵備道的倉庫里怕已經所剩無幾。
這時候一邊的俞大猷從懷中摸出一個小冊子雙手遞到李文進身前道“李大人,這是卑職所寫的此次進攻板升城的功勞簿,還請兩位大人查實。”
“嗯。”
李文進點頭,接過俞大猷遞來的小冊子只是看了眼。
這上面的名字不用猜也知道,肯定是跟著他去板升城那些人,都是劉漢的人。
“功勞簿這個事兒,不宜分開,明日我們再一起討論下。
此次出征塞外,兩戰全勝,功勞不好厚此薄彼,到時候我們再均衡下,統一做出一份功勞簿報備京師請賞。”
對于這些,俞大猷沒什么意見。
功勞簿上的人,其實和他關系都不大,不是劉漢的人就是李文進的下屬,只要自己不被踢出去就行,俞大猷還指望這次大功能夠請朝廷恢復他們家的世襲武職。
“我們還是說兵車營這個事兒,要不要在奏疏里著重提出來。”
李文進又繼續說道。
“獨輪戰車適應性很強,我看不僅大同,宣府和其他邊鎮都能用,確實大有可為。”
劉漢在一邊點頭說道。
“當初我曾咨詢過劉大人,俞將軍當初所提創建騎馬步兵這個事兒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