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人對當下的吏治都非常不滿,尤其痛恨嚴世番利用嚴嵩的影響力,在京城大肆賣官鬻爵的行為。
花錢買到的官,坐上去之后必然是要想辦法把錢撈回來,還要再賺上一筆。
無疑,這樣會加重底層百姓的負擔。
張居正已經不止一次在高拱面前抱怨,他在湖廣養病期間也在鄉里多有走動,知道現在底層百姓的生存環境。
朝廷定下的賦役其實不算苛刻,但是百姓實際要承擔的卻是遠高于朝廷定下的標準,也就是加派,用于地方行政所需,這筆錢除了一小部分是被用在地方上外,大多都被當職官員笑納。
而因為朝廷定下的賦役非常復雜,對于底層百姓來說,他們根本分不清楚自己所承擔的賦役到底是交國家的還是交給了那幫官員。
吏治腐敗,自然民怨沸騰。
而高拱的看法也類似,貪官污吏橫行,底層百姓受苦,再有碌碌無為之輩竊據中樞,天下能好才怪了。
只不過,高拱對賦役這塊并沒有太深入的認識,他只是覺得應該加強對官員的考察,吏治清明,百姓就能安居樂業,百姓富足,天下也就太平了。
官選好了,他們自然不會去貪墨,私自加派賦役滿足自己的私欲。
那樣的環境下,夜不閉戶,路不拾遺的大唐盛世之景,似乎也不是不能重現在大明朝。
相對來說,高拱更傾向于無為而治,著眼于吏治,而張居正則是看的更加全面,他已經意識到明初一些政策的弊端,想要找到解決的辦法。
講真,最近一直用看書追更,換源切換,朗讀音色多,安卓蘋果均可。
不過在當下,兩人對待時局的共同點是一致的,那就是要整頓吏治,特別是清理掉找嚴世番買官的那一批人,之后才是嚴嵩一系的官員。
不過這其實也不難理解,高拱代表的是裕王府,而張居正是徐階的學生,代表的自然是徐階的利益,他們的共同點就是都是嚴嵩的敵人。
所以,他們也算是天然的盟友。
今日在值房門前相遇,張居正很親熱的上前攀談,隨即邀約一起喝酒。
今日高拱看了魏廣德送來的消息,心情很是高興。
按照以往,他這個時候應該是去裕王府慶賀一番的,只是現在的他已經不是裕王府屬官,經常往王府跑似乎也不合適,只是簡單思考后就爽快的答應下來。
不過很快,高拱就意識到了,張居正應該也是得到了徐階那邊的消息,怕是已經知道西苑對昨日內閣送進去的奏疏的批復。
感覺張居正勢利嗎
當然不是,實際上昨日的奏疏雖然是吳山和高耀商量出來的結果,但是徐階在內閣部議上也是強力支持,才會被順利送入宮中。
雖然嚴嵩并沒有強力反對,但是在奏疏里,嚴嵩也清晰的表達了自己的意見,那就是他覺得不妥。
首輔覺得“不妥”的提案,在嘉靖皇帝那里被順利通過,這意味著什么
這也是高拱感覺到興奮的原因之一,首輔不能和皇帝保持一致,那么距離他失寵也就不遠了,再想到嚴嵩的年紀,去職不過是時間問題。
所以,在高拱看來,張居正是應該表示出興奮的,因為他老師有可能會逐漸替代嚴嵩,成為帝國首輔,作為學生的他自然也會水漲船高,前途不可限量。
想到徐階的年紀,再看看對面酒桌上的人,高拱已經預料到,將來他或許會和張居正一起進入內閣,為大明朝殫精竭力。
這么想的話,和他保持良好的關系,對朝政的推行也是大有裨益。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