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不過,朱元章定下海禁政策,其實并不是要閉關鎖國,并不是要中斷官方和民間對外貿易,他更多的目的是為了徹底解決逃到外海的張士誠、方國珍兩支武裝力量殘部。
而之后的永樂皇帝朱棣派鄭和下西洋,其實也說明了這一點。
因此朱元章的禁海令只是防止臨海居民與不愿歸順的“逆賊”相通相濟,是一種臨時性的軍事政策,由此捎帶影響到海洋貿易,也只是暫時性的。
而之后的歷任皇帝都沒有效彷朱棣而是學起朱元章那一套,原因耐人尋味。
不過雖然大多數官員都認為應該遵守所謂祖制,也就是執行海禁,可是在大明朝還是有許多有識之士認為應該開放海禁,運行民間貿易的進行。
只不過,這些有識之士大多都不清楚,公開禁止的海外貿易其實在私底下早已形成一條完整的利益鏈條。
本來,這條利益鏈條在市舶的掩護下還算隱蔽且高效的運轉著,但是隨著嘉靖皇帝禁令的下達出現了變數。
而這一變數,卻在數位巡撫、總督的高壓政策刺激下愈演愈烈,最終無法收拾,形成了聲勢浩大的倭患。
自然,這是一些心懷野心之人在其中興風作浪的結果。
但不管怎么說,魏廣德都覺得,只要適當開放民間出海一途,先堵住倭寇生長的土壤,至少沒有新鮮血液補充,才能從根本上剿滅倭寇。
只有給了海商一條活路,他們不前仆后繼的加入倭寇群體,那么現有的倭寇會在明軍的圍剿下越來越少,直到全部被剿滅。
否則,為了活路,今天你剿滅一股倭寇,可同時有更多人加入其中,最后倭寇是越剿越多。
這個道理,其實和圍剿福建反賊的道理是相通的。
只要不官逼民反,百姓不為了生計投身反賊之中,自然影響和波及范圍就還可控,最怕的是一點火苗就燎原,那才是一點辦法都沒有了。
“現在倭寇如此猖獗,還有人愿意做海商,出海經商嗎”
殷士譫皺眉說道,一邊的張居正也是很感興趣的樣子。
他雖然猜到魏廣德想要提開海之事,但是因為他身在湖廣,其實對海商的了解不多,甚至還不如他老師徐階知道的詳細。
“當然有了。”
魏廣德斬釘截鐵的答道“海貿的利潤高的超乎你們的想象。”
說到這里,魏廣德稍微停頓,似是回憶一番后才繼續開口說道“記得是嘉靖三十四年到三十五年,朝廷曾經將南京、蘇州和杭州三大織造局積壓的絲綢通過浙江市舶司發售,為此朝廷獲利數十萬兩白銀,解決了朝廷財政困境。”
“好像,那時候朝中曾有人提議在浙江、南直隸大量種植桑樹,增加絲綢產量,只是最后又沒了結果。”
裕王這時候好像想起來點什么,插嘴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