裕王站在一邊開始反省,這段時間自己的言行舉止,而魏廣德就靜靜的站在一邊觀察著。
到目前為止,魏廣德覺得裕王這人的性格是真的不錯,不難相處。
而裕王這會兒腦海里卻是在回憶,想到當年他還在宮里的情形。
那時候,宮里不止有他和景王,上面還有二哥的存在,而二哥才是注定的太子。
因為母妃不得寵,裕王從記事起就察覺到,他得到的賞賜比兄弟景王差上許多,就更別說太子二哥那里。
那時候的宮里,幾乎一切都是圍繞著二哥在轉,似乎父皇只有他這么一個兒子似的。
或許就是在那個時候,裕王養成了一絲自卑的性格。
而進了書堂發蒙的時候,或許真的是因為他比較笨的緣故,不管學習什么知識,他都比二哥和景王慢上一拍,顯得很木訥。
不過沒有關系,那個時候的裕王已經從母妃那里知道,自己將來是要做藩王的,既然是做藩王自然也就沒必要懂的太多。
裕王那個時候只希望這樣無憂無慮的日子能夠繼續下去,等自己成年了就被父皇選一個封地,自己去封國自由自在的生活。
可是,這一切直到那個夜晚改變了,裕王還記得,之前幾天,每日和他們朝夕相處的二哥一連幾天沒有出現在書堂。
因為之前他們已經知道,二哥要被正式封為太子,太子讀書就不能在書堂,而是要去文華殿,也就是所謂的“出閣”,所以開始他們也不以為意。
但是,當他們一覺醒來,發現宮里到處掛滿白幔的時候,他們才知道二哥居然死了。
雖然被母妃教導后,那些天裕王在外面都不敢多說一句話,但是幼小的心靈已經懂得生命的脆弱,想想之前的活潑好動的二哥短短幾日就沒了。
二哥死了以后,裕王作為皇子中年齡最長的那個,本來以為自己會被父皇看重起來,得到和二哥一樣的待遇,可是結果他還是想多了。
即便母妃那個時候極力想為他爭取什么,但是都因為不得寵而失敗,母妃那時候還一直在他面前假裝很快樂的樣子,而背著他的時候卻時常默默流淚。
這一切,裕王都看在眼里,記在心頭。
可是,對于那時候的他來說,什么也做不了,似乎他注定和那個位置無緣。
二哥是突然病死的,什么病他也不明白,但是自此他養成了謹慎小心的性格,在自卑的性格中,這樣的他在宮里就顯得更加的木訥遲鈍。
出宮搬入裕王府,因為母妃和自己不得寵,所以裕王所攜帶的物品相對景王來說可謂寒酸。
而之后,母妃病故后,裕王就開始了戰戰兢兢地生活,倒不是害怕有人要謀害他,而是因為他是嘉靖皇帝最大的孩子。
那時候,裕王雖然知道按照祖制應該由自己繼承大寶,可是從小缺少父愛,嘉靖皇帝在裕王腦海里形象極其模湖,所以他并沒有太多想過此事,或許是在宮里的時候,他一直以為自己將來只會成為一個藩王。
而且那個時候的裕王也是極為敏感的,當外面傳出嘉靖皇帝或許打算立景王為儲的流言后,曾經有一瞬間他感覺到心痛和深深的恐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