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不到彈劾的理由,李東華就沒法動筆。
好在這會兒高忠就在這里,他肯定是知道嘉靖皇帝怎么批的,問清楚,也好對癥下藥,按照皇帝的意思進行彈劾。
“還能怎么批示,陛下只說吳尚書是受禮,不必引罪。”
坐在椅子上的高忠抬起眼皮看了眼李東華,雖然知道嘉靖皇帝心里是不滿的,可是問起皇帝的批示,高忠也不敢亂說。
“這”
李東華有點麻爪了,他能從這話里聽出來皇帝對吳山奏疏的不滿,可是又說了不怪罪。
想到這里,李東華又看了看高忠,有點摸不清楚他這趟來此到底是不是受了皇帝的命令,別是自己和吳山有矛盾,找機會想要整人吧。
這幫子太監就是這樣,像吳山吳大人這樣正直的人,應該沒少得罪這些太監,陛下有點不滿,他們就吹毛求疵,想要往大了弄。
想是這么想,李東華臉上還是沒有表現出來,依舊和高忠虛與委蛇,不過心里卻打定主意,不參合。
等吳尚書奏疏批下來,自己再仔細看看,到時候再做定奪。
至于要不要把消息傳給吳尚書,還是算了,吳山這人在朝里出了名的臭脾氣,雖然品德被人稱道,可是還真沒幾個人愿意和他結交的,實在是巴結不上去。
既然巴結不到,那自己何必舔著臉湊過去。
第二天,李東華看到了吳山那份已經批紅的奏疏,果然如同高忠所言,皇帝是不高興吳山,可是并沒有要治罪的意思。
隨即,李東華也把高忠的傳話給丟到一邊,以為這事兒就這么過去了。
因為此是并不牽涉裕王府,自然陳矩也沒有給魏廣德那邊傳遞消息,知道此事的人也就是當時在殿里的區區數人,而且那些小內侍不是依附于黃錦就是依附高忠,自然沒人會傳出來。
李東華算盤打得好,認為自己裝鴕鳥此事就一筆帶過,可是沒想到只兩天時間他就被叫到內閣。
進門,就被徐階把一份奏疏丟到他面前,讓他自己看看。
李東華很納悶,拿起奏疏一看,冷汗隨即直冒。
奏疏和禮科無關,是刑部左侍郎趙大佑、錦衣衛都指揮僉事萬文明等奉命復勘尹王朱典楧不法諸事的奏疏。
尹王朱典楧為擴建王府搶奪民宅、郡主府這些事兒,早前已經在京官圈子里傳開,河南巡撫上奏彈劾,嘉靖皇帝批示由刑部和錦衣衛聯合勘察此桉。
一開始,李東華瞟了眼奏疏內容就只感覺奇怪,自己和洛陽那邊半毛錢關系都沒有,怎么會把這份奏疏給自己看,這屬于刑科的差事,等翻到后面皇帝的批紅才明白過來。
嘉靖皇帝認可了趙大佑、萬文明的奏報,令其拆毀違制建筑,歸還所奪民女,交出教唆小人,這是對尹王之事的處理意見,但是在最后卻是斥責河南道御史知情不報,指責科道言官持祿養身。
最要命的還是在最后,清清楚楚寫著欽天監和禮部奏疏各執一詞,該科官如何不參令以狀對。
看到這段話,李東華才徹底明白了嘉靖皇帝的心意。
明著說禮科沒有對此次事件發表意見,可是結合之前高忠所言,嘉靖皇帝要的到底是什么還用說嗎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