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呂本便將婚姻之事向吳山合盤托出,吳山婉言謝絕,嚴世蕃知道后十分不悅。
作為報復,嚴世番也利用父親嚴嵩的身份,攪黃了吳山入閣之事,讓吳山在禮部尚書之位一呆就是近五年。
雖說成為禮部尚書未必就一定會入閣,可當初嘉靖皇帝任命吳山接替王用賓的時候,確實是打算讓吳山入閣的,甚至還因此和嚴嵩有過幾次交流。
話說,,,版。
這會兒聽到李東華提起吳山奏本一事,前些天他因為景王離京就藩的事兒懊惱,故而錯失良機。
不僅是借日食之事留住景王,還借機扳倒吳山,這次的機會他可不打算再放過。
嘉靖皇帝似乎因為年歲大了,人也變得越來越固執,越來越難以接受大臣提出的意見,顯得更加剛愎自用。
吳山在短短十余日時間里多次觸怒皇帝,想想就知道皇帝此時的心態。
雖然嚴世番清楚,因為日食之事,要想讓嘉靖皇帝殺吳山是不可能的。
皇帝真要這么干了,記入皇帝實錄中,怕是會被后世恥笑,嘉靖皇帝不能不顧忌這些。
雖然說殺不了吳山,但是罷官去職在嚴世番看來卻是可以做到的。
而且,據嚴世番所知,吳山第一封奏疏上去前,據說高拱曾找過吳山幾次,想要阻止他上奏皆未成功。
而這次,不僅是高拱未曾規勸,就連徐階似乎都不想摻和此事,將奏疏直接轉到嚴嵩值房處理。
皇帝不喜,內閣首輔和次輔也不想保他,嚴世番感覺弄倒吳山的機會來了。
到時候空出一個尚書之位來,嚴家一系的官員還可以再爭一爭。
禮部看似沒什么油水,可嚴世番卻早就垂涎已久,實在是禮部管轄下的科舉制度,又太多利益可以占,事兒做好了不僅收獲錢財,更可以拉攏大批地方士紳家族。
略做思考,嚴世番就對李東華說道“你們禮科是做什么的,上次陛下的批示李大人忘記了嗎”
說道這里,嚴世番輕輕一笑道“如果我記得不錯的話,上次就是因為禮科不上奏疏,引得陛下不快。
不管說什么,你總的表現出你們禮科不是在朝廷混日子,意見對錯先不說,態度要端正,才不會被陛下把你們看做無用之人。
說對了,博得陛下歡心,說錯了,不過就是被駁回,哪天內閣收不到幾份被駁回的奏疏。”
嚴世番狀似輕松的說道,他相信,以他剛才的說辭,應該能讓李東華想明白,他上奏表達了態度,嘉靖皇帝不會治他得罪,而若是不上奏表明態度,反而可能會受到牽連。
而李東華當然也想明白了,這奏疏還必須得上才行,否則只怕自己又會像先前那次一樣,殃及池魚。
吳山的奏疏肯定會讓嘉靖皇帝大怒,自己的奏疏自然不能附和吳山,只能說他的不是,至于這次嘉靖皇帝會不會重重處罰吳山,這就和他關系不大了。
想到要是上次,自己早些上奏彈劾吳山,也不會被罰俸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