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嚴重的情況就是要他自己致仕回家,就是丟官去職,次一等的則是被發配到南京去,隔皇帝遠遠的,來個眼不見心不煩。
這或許也是這些直臣的智慧了。
皇帝犯錯,作為禮部尚書就必須指出來,這是責任。
若是放任,將來的史書不僅會說皇帝昏聵,也會說時任禮部尚書是阿諛奉承之輩,只顧自己前程而不過禮法,弄個晚節不保。
吳山也是在反復盤算后做出的決定,即保住自己的名節,也不會遭遇難以承受的處罰。
自己要晚節,嘉靖皇帝難道就可以不顧嗎
而在西苑永壽宮里的嘉靖皇帝這時候也是很糾結的,在看到吳山不知好歹,又上奏疏說自己不該寫什么寫春祈大典供奉在大光明殿上時,嘉靖皇帝是真的很想治罪吳山。
感謝上天卷佑,朕寫份冊子就怎么了
大光明殿位于西苑內,乃是皇家觀閣,和你一個朝堂尚書有什么關系
不過生氣歸生氣,和魏廣德、吳山等人看法一樣,他也清楚要是真為此發落吳山的話,怕是在將來自己的實錄里記上一筆,也是不好看。
不管怎么發落都不好,嘉靖皇帝也只能考慮再等等看,反正是不會繼續給吳山升官了,再升要是進了內閣,那還不天天找自己的不是。
明朝的皇帝,除了開國那幾位,對待文官都還是比較寬厚的。
即便嘉靖皇帝當初殺夏言,其實也是氣急敗壞下昏頭才做出來的,只不過身為天子,他不愿意表現自己后悔的一面。
不過自此以后,他對于處罰朝中重臣也是非常謹慎。
至于前吏部尚書李默的死,在他所知中則是一場意外,是李默因病死在大牢里。
不過下午,李東華彈劾吳山的奏本就被送到自己手中,嘉靖皇帝有些動搖了。
上午還在考慮要不就算了,等再過一些時間,找到吳山錯處再行處置,現在就有人遞來刀子,只是理由并不充分,還不足以治罪吳山。
忽然,嘉靖帝想到月前吏部尚書吳鵬的奏疏,言吏部左侍郎職位空缺,再想到若是處置了吳山,那豈不是有兩個重要官職空出。
嘉靖皇帝對吳鵬的印象也不怎么好,外面都說吳鵬在吏部,吏部對官員的升遷一切卻都是聽從嚴世番的,而不敢自專,對此禮部尚書吳山就曾多次彈劾吳鵬。
禮部,吏部。
嘉靖皇帝沒有管下面還在等候他做出決定的高忠等人,而是陷入了沉思。
比魏廣德想象的還要快,此時嘉靖皇帝已經在重新考慮新的朝廷架構。
大明朝廷施政,主要是通過六部進行,所以六部堂官的任命非常重要,甚至比填充內閣閣臣還要重要。
吳鵬的作為,嘉靖皇帝也知道一些,只是為了保證嚴嵩內閣的威嚴才勉強讓他繼續留任,實際上也是為了保證朝廷政務的順利執行。
還有工部尚書歐陽必進,也是多次請辭,眼看著內閣也需要補人了。
思慮多時,在高忠等人眼巴巴等了許久后,嘉靖皇帝終于做出了自己的決定。
“把吳鵬上次的奏疏找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