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股風潮下,吏科彈劾吏部尚書,也說得通,而且彈劾吳鵬都不需要搜集什么證據,把往日的彈劾奏疏翻出來修改下就可以,直接以“公道久壅,賢否倒植”來彈劾吳鵬執掌下的吏部。
“公道久壅,賢否倒植”的評價,也是現今大部分官員對吏部的統一看法,所以次次彈劾奏疏都以此為重點進行攻訐。
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張居正還在思考,魏廣德這個時候說這話,是否有宮里傳話的意思在里面。
魏廣德和嘉靖皇帝身邊的太監有聯系,張居正是很清楚的,而他們傳達一些皇帝不好公開指示的意思,往往就會通過魏廣德這樣的人來進行。
張居正吃不準,這主意到底是魏廣德想出來的還是宮里有意為之。
不過一番盤算后,張居正忽然覺得,似乎彈劾一下吳鵬也未嘗不可。
這時候彈劾,誰也說不出一個不是來。
大家都在彈劾人,科道言官這個時候不彈劾就是持祿養身,就是尸位素餐。
至于彈劾后的結果,成功了揚名立萬,失敗了朝吳鵬拱拱手就結了,這時候吳鵬還敢尋思報復嗎
大家的彈劾,不過是都在走過場,做給嘉靖皇帝看看而已,何必當真。
何況,就算當真又如何,科道在朝廷里屬于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的存在,若是吏部真要打擊報復,不怕整個科道聯合彈劾,那才真是不死不休的局面。
言官彈人是天職,要是因為被彈劾就遭到報復,那他們將來誰都會倒霉,干的就是得罪人的差事。
民間那套“自掃門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的說辭是行不通的,愚民說法而已。
看似是在保護自己,殊不知正是因此才會被人剝削壓榨。
你不管別人事,別人何必管你事,最后結果就是大家都被權貴欺壓。
今日若是有言官被報復,那自己以前彈劾的人也群起報復,所有言官怕是都要跟著倒霉。
大家都是讀書人,都是懂道理,所以才在這個問題上更加抱團。
只要一次退讓,那么接下來就會有無數次的退讓,直到退無可退。
魏廣德也算言官中的一員,至少在沒有交卸都察院御史職務前他還是。
只不過他現在領了裕王府的實差,就不用考慮嘉靖皇帝對科道的指責,但是他對那些同僚的感受是深有體會的。
約摸半個時辰后,殷士譫的課講完,裕王不情不愿被魏廣德請進屋子,自然就是商量此事。
一開始,裕王對于彈劾吳鵬并沒有什么感覺,現在景王已經走了,他身上的壓力也沒那么強烈。
不過殷士譫卻很是感興趣,反復盤算后覺得還真可以一試,至少沒有壞處。
講真,最近一直用看書追更,換源切換,朗讀音色多,安卓蘋果均可。
裕王想著自己內院的事兒,無精打采坐了一會兒,道“既然無礙,那就去做吧,這事善貸和叔大去徐閣老府上走走”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