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萬人交戰的大場面,自辰時至酉時打了多久
按照中間的時間來說,就是早上8點打到傍晚6點,多少個小時。
不過在保安州一戰后,魏廣德也大概有了點猜測,或許十六級還真沒有亂說。
“首先,此戰傷亡絕不止實錄所載人數,我明軍陣亡和重傷數百人為真,可輕中傷未載,或許數千,上萬可未可知。
而實錄所載斬首十六級,并不代表僅僅殺死十六人,而只是砍下十六顆首級,剩下的韃靼被對方帶走。
要知道,應州之戰我大明并未大勝,雙方其實打的旗鼓相當,韃靼是退走而非敗走。
先前所說鎮西大捷,我軍以優勢兵力追襲分兵的韃靼部,也才獲得斬首八十余級的成果,但實際擊殺傷數千人。
兵部查驗軍功,只有斬獲的人頭為證,所以尸體被帶走或者首級損壞,兵部都不會承認。”
說道這里,魏廣德看著裕王澹澹說道“所以,殿下不要看到實錄初稿中所說斬首十六級,就認為此戰只殺死敵人十六人,這僅僅是被兵部驗明承認的首級。
北方邊鎮,士卒大多好重武器,因為無論是我大明將士還是對面的韃靼人,都身穿皮甲、鐵甲等護具,槍矛難傷,重兵器的威力顯得更大。
不過這重兵器在戰場上好是好,可要是一錘打到敵人頭上,這顆首級可能就廢了。
這樣的結果就是,一場仗打下來,打贏了還好,可以好好搜刮戰場,不放過一個首級,可要是敗退就顆粒無收,雙方打個旗鼓相當,往往最后收集到的首級也因有損壞而不被兵部查驗所認可。
對了,首級上如果有銃失所傷痕跡,首級也不會算的。”
“這樣啊,我知道了。”
裕王聽了魏廣德的解釋微微點頭,算是消除了他之前很多的不理解。
也就是魏廣德上過戰場的緣故,深知其中要害,所以才能給裕王解釋清楚,否則就只能按照書面字意解釋。
之后,魏廣德又說了此戰后對雙方的影響。
“韃靼部然罕大八弓王子在此戰后不久就死了,具體是否為戰場流失所傷不得而知,武宗正德皇帝也未提及此事,可見當時戰場混亂,已經分不清楚敵酋所在,不過此戰后,大明邊境倒是消停了些,至少數萬人的大型軍事攻勢再未形成。”
魏廣德繼續說道。
“此戰皇叔居功至偉,應州之戰的勝利,不管然罕大八弓王子是不是在此戰中受傷殞命,至少韃靼部沒有繼續進攻了。”
裕王當即有些高興的說道。
不過魏廣德聞言臉色古怪,裕王一下子把功勞都套到正德皇帝頭上了,這可不是他要表達的觀點。
魏廣德不知裕王是有意還是無意這么說的,不過還是開口道“此戰兵部功勞甚大,戰前運籌,武宗正德皇帝在側也極大激勵了士卒的士氣,說居功至偉也不錯。”
魏廣德只是澹澹這么說了句,他可不想去和裕王爭論什么,“不過,之后韃靼部不敢大舉南下,其實和此戰關系不大,主要原因應該是然罕大八弓王子的死。
他的死,他所留下的部族被其子孫分別繼承,由此草原上各方勢力混亂,為了各自利益相互攻伐,在這樣的環境中,自然不會對大明構成威脅。
這樣的局面一直持續到嘉靖二十一年,俺答汗在其兄長吉囊死后成為部族首領,也是花了數年時間才重新統一其他部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