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正如魏廣德所想,裕王在知道藍道行在嘉靖皇帝面前抹黑嚴嵩后,臉上之前的惡感微微消散一些。
“父皇現在還是很信任他們這些人的,如果他們能夠為整頓朝綱做一些事兒,也算是好的。”
裕王澹澹開口說道,“就按你說的做,我一會兒讓李芳派人去查查,順便也查查其他人,是否也和嚴家有芥蒂。”
至于俞大猷的事兒,裕王也是毫無理由的表示支持。
“俞大猷原本就是浙江總兵,現在不過是委以副總兵之職,很是合適。”
裕王當時就這么對魏廣德說道,讓他盡管打著裕王府的招牌去聯系兵部的人,操作此事。
以前,或許裕王對這些武事并不上心,可是現在情況就不同了。
要想帝國邊境長治久安,沒有能打的將官是不行的,而現在的他已經意識到尋找這些將才的重要性。
將來自己要想能夠在后宮中享福,不被邊事攪亂心態,那么自己就必須未雨綢繆,找到這些人,將來啟用他們。
是的,在裕王看來,面對問題和解決問題就是這么簡單,只要找對辦法就行。
魏廣德在裕王身邊近一年的教學,其實就是讓裕王變得功利起來,希望以最簡單的方法解決問題。
北方韃子要鬧事,就找優秀的將領去駐守邊關,韃子敢來就打回去,看誰耗得過誰。
至于邊軍變強最關鍵的就是充足的軍餉,按照魏廣德的話說,帝國的利益都已經被皇室勛貴瓜分完畢,要想從他們手中搶錢怕是會引起帝國內亂。
內亂,這是裕王最煩的事兒。
既然如此,那些已經分配下去的利益就不去管它,把視線轉到其他方面去。
稅課司、局和河道所不是被分給藩王了,鹽稅利益也被朝廷和皇室勛貴瓜分了,還有其他的東西,但是早就被瓜分一空。
不過沒關系,沒有了這些,那就盯著還留在朝廷手里的東西,一是鈔關,二是市舶。
帝國每年南來北往的貨物那么多,可是鈔關只收到幾十萬兩銀子的稅銀,不夠,絕對不夠。
既然夷人喜歡我大明貨物,那就賣給他們好了,省的他們從倭寇手里收購,朝廷參與其中分配利益。
那些沿海商人反對,就讓皇室勛貴去對付他們,如果不能鎮壓住,就用收回賜予他們的利益作威脅。
這就是一場交換,用利益交換利益。
想保住到手的利益,你們就要去欺壓那些商人,反正他們長期這么做,已經有一套非常熟練的套路。
以前,高拱教導裕王的是大道理,讓裕王知道何為禮義廉恥忠孝,魏廣德給他講的卻是大道理背后的利益關系。
任何事務,其實本質就是一個利益交換的過程,參與者權衡利弊作出最后的選擇,而大道理不過是放在表面用來隱藏利益交換事實的障眼法。
他裕王要做的,就是擦亮自己的眼睛,看清楚參與者真面目,他們的訴求,在不影響自己的前提下平衡他們的利益。
魏廣德不清楚自己的言傳身教對裕王的影響,不過裕王的反應很符合他的需要,自然躬身從命。
不多時,門外守候的李芳就被裕王叫進屋子,安排了追查藍道行等方士近期情況的任務。
雖然李芳有些莫名,可還是遵命行事。
之后兩日里,魏廣德拜訪了兵部尚書楊博和兩位侍郎府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