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對于歐陽一敬,雖然魏廣德年歲比他小得多,可人家背靠著裕王府,明擺著將來前途無量,科舉一途上,他和勞堪都比他早一科,算起來他也是后輩。
閑聊了半個多時辰,才看到會館的馬車會來,段孟賢從車上下來就被店家迎了進來。
閑話幾句就說起段孟賢的殿試,聽他大概說了說答題,魏廣德等人就知道,段孟賢要想二甲的名次,除非太陽打西邊出來。
妥妥的三甲名次,要想留京就得看朝考的運氣了,不過大概率是奔著外放去了。
在九江會館里吃過晚飯,眾人這才散場,各自回家。
而此時紫禁城里東閣,讀卷官們看卷工作也是如火如荼進行著。
段孟賢當然沒有魏廣德的運氣,當初他可是得了嘉靖皇帝的青睞,又被嚴嵩猜出端倪,才會在最后讀卷過程中被選出,否則連讓皇帝看卷子的資格都沒有。
段孟賢當然是不會有這樣的待遇,所以早早就被落到后面,基本都是參照會試排名定下的殿試名次。
至于會試成績不好,又沒有貴人相助的情況下,要想單靠殿試答卷博得好名次,好出身,那只會出現在情節里。
“徐閣老,請。”
坐在徐階旁邊的袁煒把自己剛剛看過的卷子轉到徐階身前,嘴里輕聲道。
“好好。”
徐階急忙接過,看了看最新的評判,那自然是袁煒所定,徐階心里也就有了大概的方向。
旋即,草草看過手里的答卷,就提筆打上自己的判斷,和袁煒一模一樣。
“老了,不中用了,這些卷子還要你們多多費心,為國選材。”
徐階對袁煒笑道。
“徐閣老老當益壯”
“我之前就和陛下說過,這次殿試你主考,我都六十好幾的人了,精力不濟呀。”
兩人小聲說著話,手上的活計也不耽擱。
其實,徐階也不過比袁煒大幾歲而已,他相比袁煒入閣也只是早幾年,說起來兩人都差不多。
不過徐階這人,很會掩飾自己,見人都是笑呵呵的,哪怕心里極其不爽某人。
朝野皆知他和嚴嵩不對付,可是在嚴嵩面前,他依舊能很好的一起共事,這就是典型的政客。
而華夏兩千多年里,掌權者中真正的政治家并不多,更多的還是政客。
之前就說過,實際上在貢生交卷之時,受卷官已經將他們的卷子按照會試成績分成一、二、三等,讀卷官們做的事兒,更多的還是看卷子中有無新意提法,就要快速落下自己的評判。
閱卷進行的很快,在有貢生交卷時就已經緩緩展開,而不是等考卷收齊后才開始。
經過一晚上緊鑼密鼓的閱卷,次日一早,所有讀卷官就一起,帶著整理好的卷子前往文華殿。
不多時,嘉靖皇帝移駕到此,讀卷工作正式開始。
讀卷官分別宣讀一卷,共計十二份分成三類被擺放在御書桉上,等待嘉靖皇帝最后的定奪。
完成讀卷后,嘉靖皇帝心中其實已經有了計較,在十二份題卷上刷刷點點寫下批語,這也是嘉靖皇帝留下的一個習慣。
“拆除彌封。”
嘉靖皇帝坐在御座上,看著書桉上的題卷,澹澹開口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