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皇帝此時也正在重建的永壽宮里查看,和之前他居住的宮殿相比,現在的永壽宮完全是嶄新的,自然讓嘉靖皇帝連連點頭,高興不已。
“好,很好,非常好。”
看到各處都保持原貌,嘉靖皇帝絲毫沒有拘束之感,心中歡喜自是無法用語言來描述。
看看四周,又不覺抬頭看向屋頂房梁,以前是整塊的木料,現在雖然凋梁畫棟,可是依稀可以看出和以前些許不同。
“工匠可在。”
嘉靖皇帝來看永壽宮,不僅是徐階從內閣急急趕來,工部尚書雷禮也來此,連帶著還把重建有關的官員、匠人都全部召集,以備皇帝垂問。
嘉靖皇帝這個問題,讓身為太監提督的黃錦也答不上話來,不過卻難不到徐階。
“陛下,工匠首領徐杲就在此。”
說著,徐階揮揮手,讓身后一個穿著灰袍的匠人上前答話。
中國歷朝歷代皆是重道輕器,匠為末業,匠役至微,這灰袍匠人上前答話時渾身都在顫抖,也不知道是激動的還是嚇的。
不過嘉靖皇帝這會兒心情好得很,抬手指著房梁問道“那處似和以前不同,是為何”
“皇上,宮殿使用梁柱難覓,所以小民是以積木為柱法搭建拼接起來的。”
那匠人跪在嘉靖皇帝身前,頭也不敢抬,就匍匐于地答道。
“積木為柱法”
嘉靖皇帝輕聲念叨一句,“詳細說說。”
顯然,嘉靖皇帝被匠人的答話引發了興趣,所以繼續開口詢問道。
“這個”
徐杲有些為難,不知道該不該說給皇帝聽,倒不是他擔心自己所建宮殿有什么質量問題,事實上他對自己的技藝,對自己所建房屋那是有十足信心的。
之所以有擔心,其實也是因為自身,他身穿灰袍就能看出,他不是官身,而僅是工部的一名匠戶,雖然大家都叫他大匠,可畢竟就是個匠戶。
在皇帝面前,有自己說話的份嗎
“陛下問,你就說。”
興許是看出徐杲的為難,徐階在他身后開口說道。
“正是,陛下問話你就好好答。”
雷禮也在之后說道。
“所謂積木為柱之法,我小民根據一些現實情況,在上品材料不足的時候,用中品材料補足的一個方法,其實就是將小塊木料用榫卯、包鑲等方式拼接在一起,外觀看起來渾然一體”
說道技術,徐杲還真不觸,畢竟他家里世代都是木匠。
徐杲,本是揚州匠戶出身,其家傳絕技主要是木工中的所謂“大木作”,也就是木構建筑的設計與施工。
他這樣掌握大木作本事的人,在揚州那富商云集之地,也是混的很好,之所以被叫到京城來,也是因為他精湛的技藝。
嘉靖三十六年紫禁城里的奉天、華蓋、謹身三座核心殿宇、連同其他一些附屬建筑,都在一次大雷擊引發的火災中被全部焚毀,作為朝廷的門面自然需要全盤恢復,但這項舉國矚目的工程卻面臨著很多實際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