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了好了,朕看到了。”
嘉靖皇帝此時沒好氣的說道,“宣圻是去年襲的蜀王爵位吧”
“皇爺好記性,確實是去年。”
黃錦知道嘉靖皇帝明白蜀王為什么進獻這么多,因為去年襲爵過程中嘉靖皇帝這邊很痛快的下旨讓他襲爵,連他母妃也一起封王太妃。
至于為何,那自然是蜀王宣圻是以庶長子繼承爵位,而非嫡子。
另外,朱宣圻以世子身份管理蜀王府時,從嘉靖三十九年到嘉靖四十年,就不斷向皇帝進獻黃金、白銀、川扇、羅衣等物,頗得嘉靖皇帝好感。
至于為何表現如此殷勤,其實未必是蜀王朱宣圻真的對他親近,而應該是其母妃的緣故。
朱宣圻父親蜀王朱承爚是嘉靖三十七年死的,但是此時做為庶長子的他不滿十歲,按明制需要十歲才能襲爵,所以一直拖到嘉靖四十年。
顯然,在此期間擔心有變,所以朱宣圻才會如此殷勤,不斷進獻財物獲取嘉靖皇帝好感。
這么小的孩子能有什么心機,自然是他身邊人的指點。
雖然知道,不過嘉靖皇帝的心情還是在黃錦一番言辭后好多了。
“內閣那邊有什么消息”
嘉靖皇帝的問話雖然沒頭沒尾,可是黃錦知道,他問的是總校官一事。
自禮部下文各王府后,內閣就已經開始討論誰將出任重錄大典的總校官,翰林院和禮部官員自然最為積極,而翰林院中不少自持楷書好者也希望能夠參與其中。
官員參與抄錄,在俸祿之外還能得潤筆費,對于收入較少的清流官員來說是不錯的選擇,還可以借此一觀最近傳的沸沸揚揚的永樂大典,當是一大幸事,更何況還有考攻和升遷的機會。
“除了皇爺欽點的瞿景淳外,高拱、李春芳、嚴訥等人也都想充任,聽傳那邊回來的太監說,徐閣老也有意讓裕王府講官張居正入館校錄。”
黃錦答道。
“裕王府也有興趣”
嘉靖皇帝只是澹澹開口問道。
聽到此,黃錦心里就咯噔一下,知道自己話多了,實在不該說是裕王府講官。
“傳回報,王府內并未就此討論過,應該沒有此心,只是徐閣老和高大人自己的想法,畢竟張居正可是徐閣老的得意弟子。”
黃錦答道。
“陳以勤回來沒有”
嘉靖皇帝忽然開口又問起裕王府講官。
“沒有,陳以勤還在丁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