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收到倭寇攻擊興化府城的消息后,福建巡撫游震得想到前兩日收到閩粵總督翁張臬發來的公文,知道總督大人已經派遣劉顯率兵救援興化府,自然也沒有驚慌,只是派人給劉顯送去公文,讓他加快行軍速度,盡快抵達興化府解圍。
在接到張臬送來的公文后,他已經向沿途府縣發去公文,自然是告知劉顯大軍的行進路線,讓沿途官府糧草供給。
只是,不管是張臬還是游震得,都高估了劉顯此刻身邊的人馬數量,而興化府城派出的哨探也低估了此次倭寇人馬。
按照興化府求救公文所書,倭寇逾兩千人攻城,而此時劉顯率領前往興化府之兵不過七百人。
在路上,劉顯就收到張臬和游震得發來的公文,讓他對興化府周圍倭寇的情況有個大致了解。
興化府城已經被圍,他想率兵進城以無可能。
自己身邊的幾百人和倭寇的兩千多人,簡單對比就知道,他不能直撲興化府,且因為泉州瘟疫,劉顯不得不率兵繞道而行。
當劉顯率部進抵距離興化府城四十里的迎仙寨后,劉顯部就迎面遇上大量從興化府逃難出來的百姓。
看到官軍,百姓自然急忙求援。
劉顯面對這些逃難的百姓,聽聞他們述說倭寇暴行和村中慘狀,卻是選擇暫時駐扎修整,同時開始招募兵士,補充兵力的不足。
只是,他不知道的是,在逃難的人群中,亦有大量倭寇的奸細。
倭寇,其實絕大部分都是明人,真倭數量不多。
此時,這些明人倭寇扮作逃難百姓,對于劉顯來說,自然無法分辨真偽。
而他駐留迎仙寨招募士卒,自然讓倭寇明白其兵馬的虛實,人馬不足。
實際上,此次犯興化府的倭寇是兵分兩路,一路目標自然是想洗劫興化府,伺機奪取府城,有倭寇六千余人,是此次倭寇的主力,而另一路目標則是福清,想在此阻擋明軍福州方向派出的救援。
倭寇也知道興化府南邊的泉州府正在鬧瘟疫,自然避之不及,相應的,明軍也絕不會從這個方向趕來支援。
此時劉顯發出的招募軍卒的命令,讓倭寇稍安之下,也讓倭寇派遣許多奸細借此機會混入劉顯軍中,而這一切都是劉顯沒有防備的。
這些人混入劉顯軍中后,只承擔刺探軍情的任務,由此劉顯軍中詳情就被倭寇完全偵知。
而此時興化府城內的副使翁時器也收到了劉顯大軍近在遲尺的消息,急忙發文催促劉顯部救援府城。
劉顯接到公文后,因兵力不足只得先派出兩百人前往興化府城支援,順道刺探倭寇虛實。
只是,這路援兵剛剛離營,消息就被倭寇奸細察覺。
倭寇在半道設伏,幾乎全殲這股明軍,僅數十人逃回迎仙寨。
面對倭寇的強勢,劉顯更加不敢輕舉妄動,只得一邊招募、訓練軍卒,一邊發文書召集周邊人馬,希望盡快壯大手中力量,再救援興化府。
不過劉顯也深知明朝文官的尿性,擔心副使翁時器以此彈劾,所以派出八名軍卒帶文書傳信翁時器,述說實際情況,希望借此讓他們稍安勿躁,只需安心等待救援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