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想張璉那事兒,還不是粵軍那邊的軍頭看到有機可乘,然后抓到一個反賊首領,簡單審問就上報說是賊酋張璉。
“倭寇攻占興化府城已經有兩月,興化府城內的糧草,估摸著已經被耗得七七八八。
城雖堅卻并不利于倭寇防守,特別是在這里拖的時間長了,我軍到位后,定然插翅難逃。
所以,我估計倭寇會對平海衛城打主意,那里更加臨近海邊,適合他們出海逃亡。”
俞大猷分析道。
倭寇的長處在于游動和強擊,特別是野戰能力超強,但是對于城池的防御戰和攻堅戰則差距甚遠。
其實,若是正常攻防戰,即便倭寇數倍于防守明軍,倭寇攻占城池的能力也極弱,大多是靠偷襲沖入城中搶掠。
興化城失陷只是意外,可現在考慮的則是怎么全殲這股倭寇,絕對不能讓他們逃離。
倭寇能怎么跑
自然是上船出海。
興化府城雖然臨近海邊,可是畢竟有幾十里地的距離。
倭寇為什么能夠在興化城內呆這么長的時間不走,一是天時不對,他們沒法跑,二必然是要收拾這次搶劫的戰果。
一個府城,能夠搜刮出來的財物必然讓這些人難以舍棄。
不過,城內財富再多,這么長的時間也足夠他們整理好。
而他們在興化鬧出這么大動靜,朝廷自然不可能坐視不理,他們自然知道明朝大軍肯定已經在來這里的路上,所以俞大猷猜測,倭寇可能會在最近放棄興化府城,把營盤搬到臨海的地方。
困獸猶斗,以這幫倭寇用計賺開興化府城的能力,定然是不會干的。
營盤,不管怎么布置,肯定是不如現成的城池安穩。
而在興化府城周邊,距離海邊最近的,最方便逃脫的地方,自然就是東邊的平海衛城。
“走吧,快中午了,我們回營去吃飯,順便派人給平海衛那邊送信。”
劉顯認可了俞大猷的分析,不過看著天色說道。
一大早出來查看地形,這會兒也感覺到肚中饑餓,俞大猷的提醒很重要,他打算回營以后就給歐陽深下文,讓他只管嚴守衛城不得出戰。
而此時,興化城東門,沿街已經停放了無數的車輛,上面滿滿當當都是倭寇從城中各處搜刮來的財物。
經過兩個月的搜刮,興化城里能看到的,值錢的東西都在車上了。
城頭上,幾個倭寇首領正聚在一起商量著。
“還是早點走吧,這城里臭烘烘的,我是一刻也呆不下去了。”
“我就是擔心,平海衛要是不出來截殺我們怎么辦”
“那就按照計劃,在崎頭鎮那邊的山頭上修筑一個營盤,等到三月份,海船過來,我們就馬上離開這里。”
“最好能吸引出平海衛的明軍,埋伏他們,然后假扮敗軍拿下衛城,到了那里就可以安穩的睡覺了,有城墻保護。”
幾個首領你一句,我一句聊著,城樓下,一支近千人的倭寇隊伍也整裝待發,他們是要悄悄出城埋伏的隊伍,目標自然是平海衛城方向的明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