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和明軍古北口鎮守參將郭琥談好價格后,他竟然親自進城去取贖金。
然后,自然就是被恰巧趕到的薊鎮副總兵胡鎮撞上,二話不說派出親兵將其捉拿,隨即向薊鎮總督楊選報功。
至于那四名被俘斥候,胡鎮是壓根不想過問。
通漢是誰
其實,他只是蒙古草原上無數個部族之一的部落族長,可他的干女兒,卻是土默特部族長俺答汗兒子辛愛臺吉的妻子。
楊選得報后,自認為可以以此拿捏黃臺吉,甚至可以和俺答汗坐下來好好談一談,自然奇貨可居,更不愿意理會原由。
或許,他也覺得所謂取贖金,其實只是兩國交戰中使用的計策。
計策嘛,中計自然就是自己蠢,和旁人無關。
捉住通漢后,接下來胡鎮又因為拿捏住這個蒙古部族的命脈,開始和他們進行談判。
之后,更是得到對方保證不和明軍交戰的條件,答應釋放通漢,不過卻要求扣押通漢的一個兒子作為人質。
由通漢的幾個兒子輪流到明軍軍中,每半年一換。
自認為此策保證了薊鎮長城的安全,楊選在得到胡鎮回報后,急忙向朝廷稟告了自己的功勞。
此事,在上個月才報入京城,很是轟動。
不少人認為此策保證了京城北面長城的安危,蒙古對薊鎮的覬覦可休矣。
不過,以楊博、魏廣德等少數人卻是覺得此策不妥。
后世,戰場之上,交戰兩軍在協商一致的情況下,還允許打著紅十字旗收拾戰場,救治傷員和收殮尸體,那種情況下是暫時止戰的。
這次的換俘,其實和那種情況類似。
魏廣德是這么認為,雖然是敵對關系,可該講的道德還是該有,否則將來被俘將士的安全將變得極度不利,因為他們沒有價值,可能會至極而被殺死。
至于楊博,不管他怎么考慮,也是覺得這么做極為不妥,甚至認為此舉有可能招致俺答汗更大的報復,因為明軍的欺騙會點燃蒙古人的怒火。
不過在嘉靖皇帝面前,楊博的提醒并沒有得到重視。
楊博自詡方略的奏疏送入京城,由朝中諸文武大臣部議后,因大多看后被認為是良策,嘉靖皇帝因此賜楊選及巡撫徐紳各銀三十兩,纻絲二表里,總兵孫臏及胡鎮各二十兩,一表里,參將郭琥等各十兩。
“蒙古人性格豪爽、敢愛敢恨、少有歪門邪念,楊總督、胡總兵這次其實就是用歪門邪道欺騙他們,怕是要引火燒身。”
魏廣德搖頭嘆道“就算他們不對薊鎮邊墻動手,也完全可以對宣府、大同,乃至延綏等地出手。
當然,或許沒有這事兒,他們為了搶掠糧食也會打仗,可是借口、出兵的規模,肯定都會有變化。
聽說雖然我大明和蒙古各部族長期征戰,可也有一些部族不愿和我大明為敵,不愿隨俺答汗出戰的,經此一事,怕是這些部族也會派兵參戰了。”
“兵者詭道也,就算欺騙,這貌似也沒什么吧”
殷士譫開口說道。
“據兵部傳出的消息,當時郭琥已經在城墻上和通漢談價贖金,人家來只是拿錢的,可不是來攻打城墻的。”
魏廣德答道,“詭道啊,也不是說可以用這個方式來欺騙,那是指誤導對方的思想,上當受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