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遼東戰局如何糟糕,京師安危都是最重要的,是事關天下的大事兒,稍有不慎,就可能舉國震蕩。”
魏廣德最后的一段話,其實絕對不是胡說八道,而是有事實依據的。
明末為什么會出現君臣離心離德,他覺得當時皇太極指揮八旗兵數次橫行京畿是重要原因。
京城周邊都保護不了,別說在京朝臣,江南官員也會產生國之將亡的感覺。
所以歷朝歷代,對京城及周邊治安都是高度關注的,就算到了后世,京城百姓也能享受到遠超其他地區的生活待遇。
魏廣德的話,或許對他和張居正來說,就是輕飄飄的一段話,可是對裕王,對殷士譫來說,無疑就揭開了他們內心深處隱藏的深深的恐懼。
是的,嘉靖二十九年發生的一幕幕,重新浮現在他們腦海中,揮之不去。
蒙古韃子破墻而入,兵鋒直抵通州,距離京城遲尺之遙,當時引發的京師動蕩,無數京城周邊百姓蜂擁入城。
那時候,北京城可沒有后來修建的外城,但是那里的百姓只能舍家棄舍逃到內城來。
當時整個京城街道人滿為患,一直到深夜都是鬧哄哄的。
而京營不堪用,嘉靖皇帝只能直接點名,任命大臣負責守衛的城門,京城也緊急戒嚴。
那段時間里,京城人心惶惶,沒人知道明天韃子會不會打進城來。
“確實不能按照楊選的意思做,大軍必須留在薊鎮護衛京畿。”
裕王這個時候終于回過神來,大聲叫到。
張居正有些驚訝于裕王的失態,直直望過去,只是在他眼里,似乎殷士譫并沒有驚訝,只是微微點頭。
旋即,張居正大概猜到是怎么回事了。
等魏廣德等人告辭離開裕王府后,裕王此時還心有余季。
那個時候,不僅民間出現混亂,就連朝堂,內廷也是如此,而那時候的裕王只能躲在母妃宮里,惶惶不可終日。
而現在,他已經是裕王府的主人,在這間屋子里,就好像是一個小朝廷,他能感受到做皇帝的一些感覺。
遇事,和大臣們商議,由他們集思廣益找出問題實質,找出解決辦法。
和御前會議不同的是,他們在這里做出的決定不會影響到朝堂,但確實讓他逐漸明白了所謂治理國家是怎么回事兒。
想想當初,高拱在王府里的時候,就經常召集王府屬官和他討論朝政,為他分析其中利弊。
高拱、陳以勤、魏廣德、張居正,這些人,都是在這里發表過意見的,而且裕王覺得他們的言論很有真知灼見。
以后,就讓他們入閣吧。
遇事,召集他們討論就好了。
聽他們怎么說,最后就按照討論的結果辦。
忽然,裕王感覺,似乎做皇帝也不是很難。
所謂“肩挑日月,背負星辰”并沒有想象中困難,其實有一幫忠誠能干的臣子在,還是很簡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