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了。”
孫臏答應一聲,隨即命令道“傳令下去,全軍加速,務必盡快抵達三河縣城。”
以騎兵的馬速,半日就可以從三河到達通州,再去京城也就不遠了,其實一天時間就能到達。
自己率軍進駐三河,若是韃子真要進攻京城,自己快馬加鞭也來得及救援。
而密云副總兵胡鎮此時,也在盯著一份輿圖在看。
他在昨晚得到探馬探查的消息后,綜合從長城各關隘傳回來的消息,已經大抵有了猜測,所以才會和孫臏那邊那么說。
這伙韃子在關內呆不久,明軍集結后必然選擇逃跑。
不過,他現在盯著輿圖,想得卻不是加強密云的防衛工作,而是在尋找機會,一個可以立功晉升的機會。
自己雖然也是副總兵,可卻是分守密云一地,如果立功升遷,就可以成為一鎮總兵官。
對于武將來說,自然就是他們的終極目標,加都督銜。
不過現在機會并不明顯,所以胡鎮并不打算輕舉妄動,而是靜觀其變。
對于薊鎮官員來說,此時最憂心忡忡的,肯定不是他。
雖然韃子從密云防區破關,可自己保住密云不失,功勞也不算小,就算治罪也不會很大。
反倒是薊遼總督楊選的罪責,那才叫大。
薊鎮和兵部的爭執,他這個密云副總兵也是知道的。
這次之后,楊選官位怕是不保。
正如胡鎮所想,此時薊遼總督楊選入熱鍋上的螞蟻般,惶惶不可終日。
他在山海關得到韃子破磨刀峪、墻子嶺城墻入關后,就感覺大事不好。
密云南下,不肖幾日就能打到京城去。
而沿途密云、順義等地駐軍只能自保,那些兵士都是在長城關隘出現危險時可以增援關口的,野戰當然不是韃子的對手。
匆忙間,他一邊下手令讓出關大軍回援京畿,一邊整頓身邊人馬立即出了山海關往京師方向急行。
同時,還向薊鎮總兵孫臏下達軍令,命他率兵攻打敵軍。
這個時候,打不打得贏已經不在他考慮范圍內,如何彌補過失,避免韃子大軍兵臨京師城下才是他要考慮的。
不過因為距離原因,他的手令送達三屯營的時候,孫臏人已經快到三河縣了。
不過,他倒是還清楚,三屯營明軍精銳都在山海關方向,孫臏手上能用兵馬不多。
所以也顧不得士卒疲累,他親自督促各部加緊趕路,往京城方向靠攏,希望藉此可以通過在側翼制造威脅,讓韃子知難而退。
即便,他能感受到明軍士卒對他不滿的眼神,就算因此釀出嘩變他也在所不惜。
現在,他能想到的,就是盡快趕到京城,指揮薊鎮大軍打退韃子,將功贖罪。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