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進入薊鎮后,宣府軍的斥候就和韃子的哨探發生過幾次接觸戰,他們已經發現對方的身份,就是辛愛部的人,精銳騎兵。
再想到此次入關的兵馬,兵部現在在塘報上也注明萬人上下,基本和宣府掌握的情況一致。
一萬精銳,單靠宣府騎兵,野戰還真是沒有把握吃得住。
不過魏廣德并沒有要他全殲韃子,而是要吃掉其中一部,這就可以做到了。
至少,在馬芳看來,并不難。
這次,收到京城的勤王詔書,馬芳并未集齊宣府大軍前來救援。
各部分散布置在各地,抽調起來費時費力,且會因此導致宣府防御空虛,絕對不是良策。
不過,在馬芳部下,常年有一支兵馬由他親自操練,作為主力。
在宣府遭遇韃子侵犯時,由他親帥該部前往迎戰,戰力也是比較強的。
這支部隊,這次馬芳是全部都帶來了。
人馬并不算多,近兩萬人,準確說是一萬八千余人。
而其中,騎兵有五千人。
輕兵突進,截住尾巴。
馬芳這會兒并不考慮策略是否正確,而是應該怎么做。
畢竟這次的命令,可是有裕王府的影子,必須按照裕王的要求把事兒辦好。
甚至,馬芳在心里已經有了計較。
就算這次東進平谷,時間上來不及了,那么繼續往北追,甚至追出長城進入草原邊緣也要把韃子一部的人頭帶回來。
五千騎兵務必全部帶走,速度還必須快。
即便對方是蒙古精銳,有這批自己親自訓練的士卒,當可同相同數量的韃子精銳一戰了。
“我就不回信了,你們回去告訴魏大人,馬某今晚就出發。”
對魏府信使說完話,馬芳當即派出兩個親兵,一個負責通知騎兵統領,一個參將和十余名游擊將軍,另一個則是安排輜重。
騎兵出動,必需帶上的干糧豆餅,一樣都不能少。
沒有這些東西,戰馬是不可能有力氣在之后的戰事中爆出出戰力來。
在兩個信使被送出宣府軍大營的時候,整個宣府軍營已經沸騰起來了。
大量的火把被點燃,騎兵營地里人聲鼎沸,所以騎兵都已經被喚醒,這會兒正嘈雜著等待自己的將官過來安排任務。
在馬芳部下當差,可比以往的日子好很多。
不僅吃得飽,打贏仗賞賜也是不少,還不拖欠,雖然有克扣,但是都有明確的比率。
所以,打完一仗,士卒就知道自己大概能得到多少賞賜,不像以往,都沒法去想。
上面人黑的很,他們吃干抹凈了,如果有剩余才會落到他們手里。
也就是,只是上面滿意,他們下面一點也不滿意。
而現在馬芳做宣府總兵官后,他們下面能得到多少很清楚,大家心里都有盼頭。
基本上,出營打完仗,路上就開始報功,回到營地的時候,兵備道該送多少就會送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