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上去,搶下大車。”
身邊親兵和董一奎等部將聽到他的話,知道馬芳的意思,隨即振臂高呼起來。
搶大車,那就是搶錢啊。
雖然,這些大車上的財物是韃子搶掠漢人百姓的,可放到這里,所有人都知道,這些東西的主人,或許已經不在這個世界上了。
韃子的殘忍,注定了他們不可能會活下來。
所以,搶下這些東西,明軍從將官到士卒,全都沒有什么負罪感,這是他們拼殺后的戰利品,理應他們分享。
此起彼伏的吶喊在明軍陣中響起,所有人都被前面的錢財刺激到了。
只要再堅持一刻,他們不僅會獲得擊敗韃子的殊榮,還會有許多錢財分派,已經疲倦的精神再次亢奮起來,士氣陡然提高許多。
后方的吶喊,再前方虜騎心生懼意,即便是黃臺吉,在這個時候也沒有琢磨明白是什么讓明軍士氣陡然提升起來。
跑出許久,丟下不少大車以后,明軍的追擊逐漸放緩,因為此時地勢也陡峭起來。
大路兩邊,不再有寬闊的平地,取而代之的是傾斜的坡地,并不利于騎兵奔馬。
地形的變化,不僅影響韃子撤退速度,也影響到明軍追擊速度。
兩軍不得不向大路靠攏,而韃子也借此連續釋放了數波箭雨,阻止明軍的追擊。
比試騎射,明軍顯然是有劣勢的。
馬芳訓練出來的宣府騎兵,也只能是在沖鋒的時候,保持相當的戰力,因為明軍雖然騎射不如長期生活在草原上的游牧民族,可是卻可以配備精良的火器補充。
而火器在騎兵交戰中只能是一次性的消耗品,顛簸的馬背上,明軍騎兵根本無法完成重新裝填,更遑論是在沖鋒過程中。
持久交戰,對于明軍其實就比較偏劣勢。
這也是這一時期火器和弓弩的巨大差距,在裝填的簡化和射速沒有得到極大提高的前提下,火器始終還是比不得弓弩。
已經搶下不少大車,明軍也不想繼續追擊,雖然繼續追擊可能放大戰果,可也可能遭遇韃子垂死一擊。
不過,這一切并沒有發生,馬芳掌控著一切。
見好就收。
此時,在馬芳心里,涌現出來的就是這個詞。
正在追擊,自然不可能緊急剎車,那只會造成巨大的人為災難,那就是明軍相互之間的碰撞甚至是踩踏。
抬起右手,緩緩降低馬速。
身后的大小將官看到后都是有樣學樣,紛紛抬手示意停下來。
明軍騎兵們看到主將如此,也紛紛放緩馬速,眼看著前方不遠處的韃子越跑越遠,期間更是爆起兩波箭雨。
不過此時兩軍之間的間隔已經拉開,持續的交戰韃子騎兵的臂力多多少少也受到影響,所以箭失大多落在明軍隊列的前方。
即便少有幾支箭失落入明軍隊列里,也被早有防備的明軍騎兵用小圓盾擋落在地。
蒙古人畢竟擅長使用的是輕箭,這類箭失殺傷力其實有限,只不過飛得更遠,對于沒有防備和防護力弱的軍隊,那是致命的打擊。
不過明軍長期和蒙古韃子交戰,自然知道該使用什么樣的裝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