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財政不豐,允許督撫募兵三千為標兵,確實不妥。”
張學古也接話道,“聽說昨日戶部的人在宴席上就議論過此事,都是罵娘,說沒錢供養這十萬大軍。”
“楊大人這么上奏,其實就是給陛下提條件的空間,估摸著最后應該是先允許邊鎮的督撫建立標營,至于其他地方,西南那邊應該也會很快。”
魏廣德答道。
“你的意思是,有戰事的督撫,可能還是會允許此事”
張學古詫異道,不過雖然這么說,頭卻是在微點,顯然也明白這是大勢所趨。
文官在和平時期可以壓制武將,可一旦進入戰時,往往因無實際調兵權而守制于武官。
雖然督撫上任地方后,都會有意無意拉攏一些參將、游擊,目的自然也是不簡單。
武官并不敢明目張膽忤逆,也擔心事后被追究,可小動作也不會少。
給督撫兵權,其實也可讓他們自保有余。
“我覺得吧,此時可能是宣大總督回京后,和大司馬商量后的結果。”
我還得接著又說道。
“有可能,楊尚書當年隨做過督撫,可他入京執掌兵部時間不短,早不提晚不提,偏偏這時候提出來,還真有可能是江大人提出來的。”
楊道亨隨即就附和道。
雖然不知道魏廣德說這些話的原因,可也打起精神來。
無利不起早,魏廣德不可能無緣無故說到此事。
“正如道亨所言,我也覺得此事不妥。”
魏廣德說道這里看了眼兩人,這才繼續說道“天下督撫多少這奏陳一旦批紅必成慣例,到時候還真不知道會增加多少糧餉開支。
以我大明現今財力,還真難以供養這支多出來的軍隊。”
“善貸所言有理,不過此事不好反對。”
楊道亨卻也搖頭說道。
“是啊。”
張學古也是接道。
“反對不好,卻可以更改方式啊。”
魏廣德笑道,“在我看來,哪里需要新募士卒,督撫只需讓各鎮總兵、都司調撥麾下一路協守參將本部到督撫帳下聽令即可。
這樣,既不用新募士卒增加朝廷糧餉支出,也可讓督撫手上有可用之兵。”
“嘶,好像可行。”
“嗯,應該可行才是。”
楊道亨和張學古都是齊齊點頭。
他們也是聽出來了,魏廣德似乎對楊博或是江東有意見。
具體為何當然不知,可魏廣德的提議貌似也是一個好辦法。
“可惜了,昨兒楊大人奏陳就遞上去了,估計今日就會發還內閣,若是陛下不準,我等上奏還好說,可若陛下準奏,再提就不好了。”
楊道亨嘆氣道。
這其中貓膩,其實他們都懂,只不過不愿意說出來就是了。
楊博說督撫招募標營三千,足兵,那就要開足餉。
魏廣德說直接調撥協守參將聽用,好像其實差不多,還不用增加兵員,可其中兵餉才是最重要的。
這道旨意到了下面,只要督撫想要貪點銀子,大可按照三千人馬的糧餉記賬,至于是不是有三千人,那就不好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