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士譫伸手點點魏廣德道“我還在納悶,殿下怎么會忽有此想法,原來是你的緣故。”
“呵呵,當初就是突發奇想,要知道,遼東行政歸于山東那是早年間的事兒,現在遼東已經不是過去地曠人稀的局面,早就可以獨立出來了。”
魏廣德笑著解釋道。
“此事怕是不成,這更改舊例,當時我就反對了,不管是誰提出的,阻力怕都會很大。”
殷士譫搖頭說道。
看到魏廣德不滿的眼神,殷士譫只得又解釋道“你知道遼東的情況嗎
我雖未去過遼東,可也知道那地方,地廣人稀,除了南面靠近遼海的地區漢人聚居外,北面各地漢人極為稀少,大多都是地方土人為主,以夷制夷,地方上大多都是交給他們自己在管理。
按你的意思,直接建立布政使司,勢必會對那些土司、族長承襲有影響,屆時怕遼東北部就會和西南一樣,時不時就有地方叛亂。”
“以夷制夷,你說的是奴兒干都司吧,一個已經名存實亡了的都司衙門。”
魏廣德依舊輕輕搖頭說道“不瞞你說,我確實動過改土歸流的念頭,包括恢復對奴兒干都司的控制,只不過不再單獨建司,而是有遼東都司直接負責。”
“那樣,勢必要和當地的蒙古人,女真族等發生戰爭,到底為何要如此做”
殷士譫聽到魏廣德這么說,心里就是一突。
明朝的文官,其實天然的有些討厭戰爭,不僅是因為明朝國庫無力支持這樣的軍事開支,更是因為他們看不到那里有什么值得他們投入的東西。
倒不是他們對開疆拓土沒有野心,不想青史留名,而是因為他們對大明實力的絕對信任。
在大明周邊,除了疥癬之疾的蒙古外,沒有一個國家能夠引起他們的重視。
魏廣德雖然知道,東南面還有一個曾經的宣慰司未來會成為大明的一個麻煩,可不管是從各部還是翰林院等地的文獻資料里,他都沒有看到太多的,關于這個地方的記錄。
這,就是緬甸宣慰司。
能找到最多的,其實還是明初的一些記載,不過非常繁雜,讓他是不勝其煩。
只不過雖然記載有限,可大明這邊還是在最近二十余年里,斷斷續續收到過不少西南小國和土司的求援信件,稱東吁王朝正在對他們進行攻打,請求大明出兵救援。
而不管是接到求援信件的云南布政使司還是北京朝廷,都以為不過是緬甸小邦之間的攻伐,故而未予理會。
魏廣德歷史知識也是有限,自然不知道這些文書里所說的緬甸東吁王朝就是他印象里那個給中國制造過麻煩的緬甸王朝,所以也沒當一回事。
文官們因為對于自己國家實力的過分自信,周邊的土地在他們看來,只要國家需要,發動大軍輕易就能拿下,自然也就沒有實際控制,耕耘發展的必要。
奴兒干都司的明軍,為了節約軍費,以及安撫他們不滿情緒就輕易讓他們南撤,從而徹底放棄了對那片土地的控制,轉而扶持當地部族進行掌控。
后世人以未來的眼光看待問題,多以為明朝的這些行為是嚴重錯誤的,殊不知在當前,未必不是良策,節約國力的良策。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