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領兵將領好,明軍就有能力正面擊敗蒙古韃子。
邊堡經常出現的情形就是,虜騎侵擾圍城,周邊明軍出戰救援,虜騎往往是偷襲伏擊行進中明軍,然后再趁勢攻城。
訓練有素之兵,自然可以在斥候示警后很快調整隊形,完成戰斗準備,韃子看到明軍隊列完備,毫無勝算,立即撥馬離開。
而更多的,則是在韃子沖鋒到眼前時隊列依舊散亂,被人直接沖散奔潰。
長此以往,明軍士卒中對虜騎的恐懼就會無限放大,以為步卒真的無法抗衡騎兵。
翻遍明史,又會有多少文字記錄虜騎迫于明軍陣勢主動撤退的場面。
這種戰報上去,也只會被文官集團嗤之以鼻,認為是謊報戰功。
正所謂“善戰者無赫赫之功”就是這個道理,兵練的太好,遇不到不怕死的對手,可不就失去了建功立業的機會。
“宣府之難,會持續多久”
張居正開口問道。
“若我所料不錯,馬芳部奔襲北沙灘,行軍應是十余日,發現不對急速回軍應該需要日。
馬芳部出關已經小半月,這時候應該已經到北沙灘附近,算上回程,其實給虜騎肆虐的時間也就是這兩三日,想來最遲明日,韃子就會退出宣府。
我們急調山西鎮大軍這一步棋,貌似算錯了。”
魏廣德答道。
“這次,總歸是棋差一著,如果回程馬芳部不能遭遇韃子,這次還得想法設法為他減少懲罰才是。”
張居正苦笑道。
“遭遇幾乎不可能。”
魏廣德也是苦笑道。
而此時北沙灘附近一個山谷里,馬芳也正從哨騎口中知道此時外面的情況。
“俺答汗在三日前西移,為什么不及時通報。”
馬芳這時候氣急敗壞的道。
俺答汗跑了,這次算是白忙活一場。
兩萬人出來一趟可不容易,現在北沙灘只有一個小部族游牧,就算全殺了也不夠多少戰功。
“大帥,韃子幾天前主力就西進了,之后俺答汗才離開,這其中”
馬芳帳下參將劉漢急忙提醒道。
劉漢,自然就是原大同總兵官,因為出擊失敗遭到懲罰,被剝奪大同總兵官職銜。
只不過兵部楊博終歸惜才,想法設法保護這種敢于主動出擊的將領,才讓他沒有被賦閑回家,而是調到宣府擔任參將,這兩年就一直跟在馬芳身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