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到這個時候,胡鎮發覺好像自己手里暫時沒有多少可動用之兵了。
“步營有顧寰、李懷德等部可以動用去,騎兵還有游擊董一元部齊整。”
“速傳令董一元,立即率軍東進增援,沿途通知興州、永勝、撫寧三衛做好準備,隨時出戰。
步營也立即準備,明日一早隨我出發,通知左近各部,立即向東前進。”
胡鎮當即下達命令,讓親兵拿著令箭下去傳令。
薊鎮數萬大軍最近興師動眾東奔西跑,仗沒打幾次,可卻已經人困馬乏,胡鎮也不得不考慮動用地方衛所助戰。
而薊東三衛自然是參戰首選,畢竟地理位置決定了他們可以快速抵達戰場。
烽火臺在傳遞消息的速度上優勢明顯,可終歸無法準確傳遞復雜信息,不過在這個時代,終歸還是最優秀的一種通訊方式。
還在營中等待的董一元在接到令箭后,片刻不敢耽擱,直接率領騎兵出了三屯營,向遷安方向疾馳而去。
短短月余,薊鎮遭遇兩次韃子大規模進犯,胡鎮的軍令所到之處自然又是引起一陣雞飛狗跳。
對于薊鎮的明軍士卒來說,雖然拿到的兵餉比內地衛所多很多,可也拿不到足餉,也是被上官層層克扣,只是扒的那層皮稍微薄一點。
可連續這樣急速進兵,對軍卒的士氣和體能也是極大的考驗,各軍中一時怨聲載道。
不過,他們的聲音對于上官來說,誰會在乎。
薊遼總督劉燾在聞報后也是立即向薊東趕去,沿途明軍也不斷被他督促前進。
而此時京城也已經看到了薊鎮長城上再次燃起的烽火。
對京城來說,這已經是短時間內接到的第三份重大軍情,入寇虜騎都有上萬規模。
這樣的壓力下,無疑給京城中百姓一種即將天塌地陷,山崩地裂的感覺,緊張氣氛再次驟然而起。
京城裕王府,入夜時分,張居正、魏廣德等也被王府內侍緊急召回,討論眼下局勢。
宣府之危尚未解除,誰會想到薊東又打起來了。
“黑云壓城城欲摧。”
連番緊急軍情下,張居正都說出了這樣的話來。
“善貸,你說薊東戰事是否也是俺答汗布置的后面是否還有后手”
張居正感嘆眼下時局糟糕的同時,不忘詢問魏廣德道。
或許,這也是之前魏廣德對他說過俺答汗的厲害之處有關系,張居正是被蒙古連番攻勢下有點束手無策起來。
魏廣德低頭翻個白眼,心里只能滴咕我上哪兒知道去,又不是俺答汗肚子里的蛔蟲。
低著頭翻白眼,也是不敢讓他們看到。
畢竟,連攻打薊東長城的蒙古部族是哪些都不知道,又怎么判斷是不是俺答汗的布置。
靠近明朝的蒙古部族,幾乎都被俺答汗打服了,可也有部族只是陽奉陰違,未必會全聽他的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