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廣德答道。
這些,其實還是之前段孟賢和他提過的,不然他也不會知道海瑞的過往經歷。
“田賦”
裕王狐疑道,眼睛看向李芳。
一旁的李芳在裕王視線下,只是微微點點頭。
“他的田賦征繳超過以往慣例”
裕王這時候好奇道,他已經從李芳那里知道了大概,不過對于魏廣德口中的田賦征繳到底是個什么意思很好奇,想搞清楚其中到底是怎么回事。
“這個”
魏廣德有些猶豫,因為這涉及到地方的一些規則,雖然他沒有下過地方,主政一地,可卻從歐陽一敬嘴里知道是怎么回事,結合以前在九江時所見所聞,自然就推出全貌。
可要不要把詳情告訴裕王,魏廣德有些躊躇。
其實,海瑞在那兩縣所做之事,說起來不過是“公平”二字,這本該是地方官該做的,只是因為下去的官員大多很難做到,或者根本不知道,所以才讓海瑞這樣的行動為他贏得偌大的美名。
民間征收田賦是按田地等級分攤方式進行,掌握分攤之法的如果說是知縣老爺,不如說是縣衙里的吏員。
這些人在分攤田賦的時候往往會為了利益勾結地方大戶,把本該均攤的田賦通過田地等級的方式多攤到升斗小民身上。
海瑞做的,其實就是由他親自主持分攤,杜絕了小吏從中欺上瞞下的牟利操縱,老百姓由此得到實惠。
同時對遇到的桉件也是秉公處理,由此青天美名也就傳揚開來。
不得不提一句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章,或許是因為過往經歷,朱元章在制定大明律法時就已經充分考慮到這點,所以對小吏的懲罰尤其嚴苛。
實際上,這時代的官員因為是通過科舉入仕的,又是流官,所以很多時候都是被地方小吏合伙愚弄,可以說好處小吏們吃了不少,壞名聲都被這些官老爺背上了。
其實想想后世,類似的情況也不鮮見,而且愈演愈烈。
就是魏廣德的老鄉歐陽一敬為什么知縣不干也要回京城,就是因為在下面被吏員想法設法架起來。
雖然好處也不少拿,可畢竟被人擺上一道心里也不舒服。
可人家都按規矩來的,他又抓不到把柄,所以才拜托魏廣德給他換位置。
至于后世傳聞海瑞清廉,窮的給母親過生日買不起肉食,魏廣德也只是呵呵。
那兩任知縣趕下來,雖不至于搞到萬貫家財,可海瑞應該是不窮的,否則也斷不至于不斷的娶妻納妾。
值得一說的是,海瑞到現在還沒兒子,所以他納妾倒是合乎大明律的規定,可以公開做這些事兒而不擔心被人彈劾。
魏廣德想了想裕王的為人,又想到現在天下大勢,覺得告訴裕王這些似乎也無關緊要,最起碼未來的皇帝知道治下江山是個什么情況,加稅減稅的時候會多多思考一二。
于是,魏廣德就把知道的情況簡單和裕王提了一嘴。
“原來如此。”
裕王聽完后久久無言,半天才又道“僅公平二字,就讓他治下之縣能按時上繳田賦,可見那些不能按時上繳田賦的知縣如何瀆職,也難怪朝廷要對這些人降等使用。”
“那他這次上疏你怎么看”
裕王又問道。
“其行可恕,其心可誅。”
魏廣德簡單答道。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