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你看涂澤民的奏疏如何”
內閣,徐階值房內,張居正在桌桉前負手而立,輕聲問道。
這個時候,徐階已經看完了涂澤民的請開市舶疏,奏疏已經被放在桌上,而他卻是在低頭沉思。
因為涂澤民總結了倭亂大起前后朝廷的邊策,收緊海防打擊走私前,倭寇雖然時不時出現,但規模小,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而在收緊海防后,倭寇幾乎是一夜之間就冒了出來,可見海防松緊對倭寇的影響力是不小的。
徐家就在松江,關于倭寇的情況多多少少也知道許多。
徐家也有大量的棉田,甚至還有自己的織布場,對于所織造布料的去處雖然不大清楚,可也有耳聞。
抬頭看了眼面前殷切期待的學生,徐階在心里嘆了口氣。
作為首輔,有的時候不是覺得對就可以去做,因為他代表的全天下的文官。
文官集團鉗制皇權的手段有哪些
其中自然是祖制排第一位,這是個大殺器,用出來皇帝也不能說什么。
即便是大膽的嘉靖皇帝,在面對公然破壞祖制的這頂大帽子,也是頂不住的,只能悄悄的改,一點點打著擦邊球。
“涂巡撫的奏疏很有見地。”
徐階終于開口說道。
張居正一聽,頓時臉上就是一喜,但是隨后很快表情就變得陰郁起來。
“有道理,卻不能用啊。”
徐階嘆口氣說道,“按他所說開海禁,這是公然破壞祖制,若是我們內閣不反對,那天下文官就要反對我們了。”
海禁是不是祖制,這個早就不需要討論,當年無數人查閱洪武以后的朝廷政令,早就有了答桉。
雖然有些人提出時過境遷,朝廷政令也該有所變化。
道理誰都懂,可祖制就是祖制,也別是朱元章在許多政令后面都加上后輩子孫不得刪改的文字,讓保留祖制成了孝道。
違反祖制就是不孝,大明以孝治天下,不孝的皇帝能治理好天下嗎
“老師也覺得可以一試”
盡管知道了結果,可張居正還是有點不死心的問道。
徐階看了眼張居正,“吾知道你的想法,可是有些東西不能碰。
如果你只是六部尚書,說出支持的話語也還罷了,可是進入內閣,做了閣臣,該有的表率還是要有。”
“天下官員都會反對這條建議,涂澤民難道不知道他為什么還要上這道奏疏”
張居正有些不解的道,不過眼珠卻在飛速轉動。
“我先說了,你若是尚書,就可以說這樣的話,只是閣臣不能。
涂巡撫應該是了解福建實情,所以得出的結論,是個好官,知道為官一任造福一方。
可惜了,海禁,不是他說開就能開的。”
徐階不以為然的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