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府書房里,魏廣德一個人坐在書桌后,書桌上擺著一張紙條,那是陳以勤派人送來的。
如果說一開始沒有想到,現在被陳以勤一提醒,魏廣德終于反應過來,說不好這次的事兒真會成為高拱的滑鐵盧。
解除海禁,開海,不管怎么看都是有違祖制的事兒,做為一個內閣閣臣支持這樣的決議,若是被有心人利用,還真是一個攻訐的借口。
關鍵這個理由非常迎合現在大明官場大部分人的看法,祖制不可違已經成為許多人堅持的信條。
其實阻止變革,何嘗不是官員們想要保住現有特權利益的反應。
大明朝早就沒有了所謂祖制,自英宗開始,祖制就一點點被改成現在的樣子。
朱元章時期,反腐力度可謂空前,可是在經過幾位帝王之后,整個官場都淪陷了。
官員們刻意歪曲所謂祖制,到現在就是他們希望得到的好處。
他們也希望自己家族能永遠享受這些優待,享受這些他們好不容易,通過潛移默化逐漸爭取的利益,階級也開始了固化。
不過大明朝實行科舉選人,八股取士,所以督促家族成員學習也很重要。
但是,若家族里確實沒有讀書的料又該怎么辦
那就通過操縱科舉來實現這一目的。
許多人都覺得古代科舉是比較公正的,實際上在新朝初期的確如此,但是到中后期,科舉舞弊的記載屢見不鮮就是這個道理。
官員們有了這樣的認識,所以在維護祖制上就顯得一反常態的熱衷,任何改變都是他們不可接受的。
因為當下的局面他們很滿意,維護現有體制很重要。
嘉靖皇帝為什么官方,或者說明朝史書記載一般都偏負面,那是因為他在繼位后就有多次改動祖制,大明朝的文官集團認為是個不好的征兆。
只不過嘉靖皇帝確實非常會玩弄權術,他在位期間分化朝臣相互爭斗,以此穩定自己的統治,成為非常成功的一個帝王。
明朝的改革,起于嘉靖朝,終于萬歷十一年,在保守官員反攻張居正成功后,終于取得了決定性勝利。
魏廣德對這些并不熟悉,只有一個模湖的印象,那就是張居正倒臺后,似乎大明朝的結局就已經注定。
而在此時,他腦海里想到的就是,高拱要是真下去了,徐階必然繼續掌權,那么之后呢
雖然最后權利會移交到張居正手里,可魏廣德依舊擔心徐階會利用這段時間瘋狂打壓裕袛舊人。
要知道,趕走高拱就已經得罪當今天子還有他們這些人,與其等他們反撲不如一不做二不休,把裕袛之人盡量趕出朝堂。
想到這里,魏廣德就有些擔心自己和殷士譫的處境。
陳以勤入閣,已經有了免罪金牌,大不了致仕,退出權利爭斗可保全身而退,而他和殷士譫呢
能在斗不過的情況下離開嗎
魏廣德不知道,到了那個時候,隆慶皇帝到底還能不能保住他們。
高拱,似乎成為一個關鍵點,要是皇帝保不住他,似乎也保不住他和殷士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