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現在的勛貴都在等待隆慶皇帝作出決定,一旦皇帝發話他們就會第一時間擁護。
隆慶皇帝目光轉移到左側,那是大臣們站位的地方,前面就孤零零的站著一個張居正,很是顯眼。
后面的六部尚書只有吏部尚書楊博和戶部尚書高耀沒動,其他人都已經選擇了支持的對象。
再往后,就是五寺和侍郎一級,說實話,隆慶皇帝對他們中一些人有印象,還有一些接觸少,印象也不深,只是叫得出名字。
“叔大,今日朝會,徐愛卿因為身體原因未到,不知昨日可有對你交代什么”
昨天在內閣商議之時,徐階就在場,之后上疏乞歸皇帝并沒有批,所以現在他就對張居正說道,看看他們師徒怎么商議的此事。
“陛下。”
張居正這時候也走出班列跪倒奏道“昨日閣議后,徐閣老也是心心念念福建百姓生計,可祖制不可違,做為首輔他不能開這個口子,這才憂慮成疾。”
張居正的話不多,可是徐階的態度還是表達的很清楚,依舊是反對開海,只不過心中也掛念這福建百姓,所以病了。
“陛下,祖制不可違啊。”
高儀適時大喊道。
“陛下”
隨著高儀的喊聲,他身后支持者也是紛紛如此哭喊。
只能說朱元章真的管的太寬了,臨死還把他制定的制度加了一把鎖,標準子孫擅改,殊不知他加入的這條恰恰成為后世百官制約皇權的法律依據。
明太祖朱元章主持編撰的明朝典籍皇明祖訓,內容是為鞏固朱明皇權,朱元章對其后世子孫的訓戒。
全書共有十三章節,前面四章,分別講述了對于禁用酷刑和禁立丞相的嚴格規定,后面幾章詳細論述了,對犯法皇親國戚的處置,以及對四方各國的方針,最后面,是關于敬天法祖等問題的規則,并且大談規章制度。
他對此還做出嚴格規定,這本典籍一個字都不許改,一定要全部實行。
可惜的是,當朱元章去世后,他的子孫全都不拿他的話當一回事。
從他傳位皇太孫朱允炆開始,上臺就開始削藩,首先就推翻了朱元章制定的制度,逼得燕王朱棣選擇造反一條路。
朱棣造反成功后,不顧皇明祖訓里的規定,對齊泰、黃子澄、方孝孺等一大批忠于建文朝廷的文臣武將用盡極刑,嚴重違背了朱元章訂下的祖訓“禁用酷刑”的規定。
朱元章訂下了嚴格的祖訓,但是他的子孫就沒幾個遵守的,究其根本,只不過是朱元章上梁不正,下梁就歪。
朱元章自己本就是殺伐果斷的典型,凌遲處死的胡惟庸,剝皮萱草的藍玉在生前也都有著功績,但是他并未按照自己制定的制度來做。
特別是在選擇皇太孫朱允炆繼承皇位一事上,是完完全全欠缺考慮,因為朱允炆要是按照祖訓中制定的繼承制度,他是無論如何也輪不到這個位置的。
就是這么一個一開始就淪為廢紙的東西,卻一直都是明朝皇帝頭上的一道枷鎖官員們動不動就用皇明祖訓來指導皇帝的作為。
而大明朝的皇帝們對此也心知肚明,可是卻無力反駁,
當然,對于強勢的君王來說,祖制也就是那么回事,要改也會想盡辦法修改,就比如嘉靖皇帝就曲線救國,偷偷改動了一些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