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乾點點頭。
“那兵部就從周圍的大同、延綏、寧夏等鎮抽調人馬增援才是,回去擬個條陳報上來。”
徐階當即作出決定,可是郭乾卻沒有動。
“怎么,還有何問題”
徐階問道。
“首輔大人吶,朝廷九邊重鎮,除了薊鎮和宣府,沒有一個邊鎮兵力富余,維持現有防御都很勉強,哪里有實力增援山西。
就算真要增援,那也只能從薊鎮抽調人馬過去,宣府能抽調的人馬也極為有限,可是這兩鎮哪里敢動。”
薊鎮和宣府不僅是邊鎮,更是大明京城防御的基石,若是下旨,騎兵兩三日可到京城城墻下,就算盡起大軍也不過半月時間就能趕到。
徐階和郭乾都不認為京營還有什么戰力,實際上嘉靖二十九年的時候,京營的空虛就已經完全暴露出來,守城都勉強,更別說拉出去打仗了。
歷朝歷代,京軍都是一個王朝最強大的戰力,任何地方作亂,京軍就可以馬上出發平叛。
即便是到了大明朝初期也是這樣,可自土木堡之后就大變樣,京營實力一直都無法恢復。
大明朝最強大的兵馬此時是邊軍,他們才是朝廷維持統治的基石。
“薊鎮不能動,宣府那邊能調動多少人馬”
任何時候,京師安危都是第一位的,所以徐階就算用屁股想也知道薊鎮兵馬不能外調,那就只能把主意打到宣府去,反正那里是馬芳做總兵。
以前和裕王府關系還算好,自己沒少幫襯他,現在似乎該他給自己出力了。
“宣府能調動的人馬不會超過一萬人。”
郭乾想了想,大致盤算出一個數字來。
“一萬宣府可是有近十萬大軍,自去年萬全之役以后,虜騎已經很久沒有敢騷擾宣府了吧,難道就不能派出兩、三萬人馬”
徐階不可置信問道。
“宣府乃京師西北門戶,宣府告急京師、薊鎮都會戒嚴,哪里敢大規模外調。”
郭乾說道,“何況上次馬芳在馬蓮堡雖說大勝俺答部,可虜騎并未傷筋動骨,以韃子的兇狠,無時無刻不在尋找機會報復。
來之前我們也商議過,兵部上下都覺得不能從宣府調動大軍,以防韃子在山西攻掠不成,回兵偷襲宣府,那京師可就”
蒙古人的機動力,始終是中原王朝難以解決的大麻煩,自漢朝起就一直在尋找辦法克制,可結果,除了派出大軍主動掃蕩塞外,削弱對方實力外,似乎就沒有任何應對辦法。
遠的有漢武帝時期大型會戰,近的則是大明初期數次北伐草原,雖取得一些戰果,但終究勞民傷財。
而那些戰果,不過數十年蒙古人就補充回來了,又會形成新的威脅。
而現在的大明朝,已經無力支持明初那樣的大軍出塞。
更何況自土木堡之后,明軍幾乎已經喪失了和蒙古人野戰的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