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廣德之前就說了,他已經在陛下面前舉薦了他,知道這事兒輕易推脫不掉。
皇帝若是不動心,魏廣德也不會來找他。
“江南的就算了,路途遙遠,實在不便。
只調集九邊精銳各千人,剩余數萬人要京營中選拔精壯,之后這些人在京營中獨立為營,做為京營主要戰力。”
魏廣德說道,這些日子,他已經有了計劃。
京營的兵是樣子貨,沒殺氣,所以需要補邊鎮銳卒充數。
既然是大閱,自然不能只是朝臣們看,還要讓周圍友邦派人觀禮。
可以說,只要譚綸這邊沒問題,他那邊就會和隆慶皇帝通氣,然后就是下旨,讓鴻臚寺和四夷館向各番邦發下文書,邀請觀禮。
“太過突然,我一時也不好說太多。”
譚綸有些躊躇了,大閱,代表的是朝廷臉面,他也不敢隨便答應下來。
“晚上譚大人若是無事,可到我府上一敘。”
魏廣德邀請道。
確實,突然告訴他這件事,譚綸要是一口應下,魏廣德反而要遲疑了。
一天時間讓他考慮,晚上再面談,似乎就可以定下來了。
“好,今晚就叨擾了。”
譚綸本來也在找時機去魏廣德家里坐坐,今日正好達成目的。
“對了善貸,今晚我叫戚繼光一起去你家里,如何”
就在兩人要分開,各自回衙門的時候,譚綸忽然又說道。
“嗯求之不得。”
很干脆,今晚要是直接把事兒說定也好,可以早點做準備。
通知周邊番邦觀禮,可不像后世,開個新聞發布會就行了。
這邊有使臣在京城的還好,可以知會他們,下文,讓他們派人快馬加鞭把消息帶回國內,安排使臣來訪。
對那些沒有使臣在京的番邦,還要下文到各地,再由各地派人去聯系,必然東南亞的一些番邦就是這樣。
比如通知琉球,那就要下文到福建,而東南亞諸國則是下文到廣東和云南,由他們派人通知。
回禮部,魏廣德就讓蘆布關注譚綸和戚繼光的消息,不多時就有信息傳來,譚綸回兵部后就派人去神機營聯系了戚繼光。
戚繼光長期在浙江、福建抗倭,所以和譚綸熟悉。
而這次兩人都北調京師,天然的就成為盟友,是以譚綸為主的小集團。
誰叫當今大明以文御武,戚繼光老早就明白,要找文官靠山,否則在官場寸步難行,俞大猷就是榜樣。
不過他也是因禍得福,被抓到京城來,居然傍上大腿。
嘉靖朝的時候,江南官員還可以對俞大猷指指點點,但現在是隆慶朝,俞大猷的地位穩固下來,誰還敢隨意彈劾于他。
就算是遲遲不能到桉大海盜曾一本,地方上也只能下文催促,而不敢因此就彈劾他。
而且,現在俞大猷的公務,其實更多的已經轉向水師,似乎打算對海盜一網打盡。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