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言可畏,雖然沒人敢在張家人面前說什么,可背后指指點點,就足夠壞他張家的名聲了。
陳以勤和李春芳都不知道張居正的爺爺居然有傳言是死在遼王府,在這么處理后就沒再當一回事,而是靜靜的等待著洪朝選的回奏。
派欽差大臣調查親王,這么大的事兒魏廣德自然也有聽說,但是也不知道所謂張居正大罪中有遼王府這一樁,當然是什么也不會做。
實際上,就算魏廣德知道遼王府這一節,他也不會做什么。
這或許,終歸是張家的劫,只能自己去解。
其實,所謂張居正構陷遼王案,仔細想也能明白,不過是當時的萬歷皇帝報復老師,泡制出來的一個所謂罪行。
遼王案是隆慶皇帝批示的處理方式,削藩加高墻,其中也因為當代遼王無無子嗣,隆慶皇帝不允許旁支承襲。
其中緣由也非常微妙,只可意會不可言傳。
朝廷繼續運轉,一晃就是數月,期間也發生了許多大大小小的事兒。
其中最大的事兒,莫過于隆慶皇帝不顧戶部尚書馬森和內閣反對,堅決下旨命戶部采買各色珠寶,同時還沒忘記年初的旨意,命在天下選秀女若干入宮。
年初江南選秀女一事,始作俑者南京織染局內使張進朝已在南京伏誅,其黨羽皆判處充軍。
現在半年時間過去,隆慶皇帝又記起這茬兒,自然下旨催辦。
而小事,自然就是被申敕的宣府總兵官馬芳決心痛改前非,再次通過魏廣德密奏,打算擇機出塞,偷襲草原俺答部。
這半年,馬芳也是時刻關注草原上韃虜的動向。
之前知道馬芳因為失職吃了掛落,所以都小心防備宣府軍進行報復。
半年時間過去了,防備也逐漸松懈下來,馬芳也已經心癢難耐。
加之倆月前,云南叛酋鳳繼祖伏誅,又有宣大山西總督陳其學等奏請優錄降人白春、魏良相、田汝光、田淮、王現等并議招降賞格。
這些人都是當初隨著白蓮教徒丘富叛逃到蒙古去的,而其中白春、魏良相、田汝光、田淮、王現五人更是在草原上建立了屬于自己的部族,產畜饒富。
可依然選擇回到大明朝,讓隆慶皇帝很是高興,下旨嘉獎,“歸正人果有智勇諳虜情者,令督撫官一體任用,宣布朝廷恩信以廣招徠。”
兵部因此部議后啟奏賞格,白春等授百戶職,賞銀五十兩,其他走回人亦各有賞賜。
同時朝廷下旨對虜酋定下賞格,“凡被虜人,能斬獻大酋首如俺達,能率男婦五百名、三百名來歸者,悉如會題例升賞,其五百名者仍賞銀一百兩,三百名者仍賞銀七十兩;若有率二百名以上者授以千戶,仍賞銀五十兩;一百五十名以上者授以副千戶,仍賞銀四十兩;一百名以上者授以實授百戶,仍賞銀三十兩;五六十名以上者授以所鎮撫,仍賞銀二十兩;三二十名以上者授以冠帶摠旗,仍賞銀一十兩;俱世襲十名以上者,分別賞賚俱以過邊實數為則,若能斬獲叛逆如趙全、周元首級來獻者,即授以都指揮僉事,賞銀一千兩,或能殺害不及斬首自身投降來報者”
此外,歸降之人若是能說動邊外漢人回歸,除上述獎勵走回人外,還會給勸降人每人五錢銀子的獎勵等等。
這么做的目的,是為了分化、瓦解塞外叛賊實力,特別是板升城周圍大量漢人為俺答汗耕種土地,這些產出無疑豐富了蒙古人的食物來源,不利于維持對蒙古的戰事。
想方設法召回流失人口,可以有效打擊蒙古人的后勤補給。
現今草原上,蒙古人和漢人互不信任,馬芳因此認為報復的機會來了。
不過這天,魏廣德和陳以勤到殷士譫府上赴宴,陳以勤也正在向他們述說今日看到一篇奏疏上記載的趣事。
“今日山西巡按御史宋纁奏上,說太原府靜樂縣有男子名為李良雨,不知何故竟化為婦人”
本章完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