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若朝廷借此嘗試,不斷完善,以將其定制,為我大明永世之用。”
張居正又開口說道。
他口中的見山公,指的是嘉靖朝初期內閣次輔桂萼,正德六年進士。
嘉靖初年,升任南京刑部主事,憑借大禮議進入朝局。
嘉靖三年升任翰林院學士,嘉靖四年任詹事府詹事兼翰林院學士,嘉靖六年歷任禮部右侍郎、禮部尚書、吏部尚書。
嘉靖八年兼武英殿大學士,進入內閣,參預機務,繼張璁為內閣次輔,不久被人彈劾致仕,嘉靖九年被重新起用。
其向嘉靖皇帝進任民考一疏,主張實行“一條鞭法”等措施進行改革,在楊一清等人的阻撓下被迫停止,于嘉靖十年正月告老還鄉。
其在官場最后時間里如此跌宕起伏,最根本的原因其實就在他向嘉靖皇帝上的任民考疏,疏中表達出的意思正是幾乎所有世家豪強最反對的事務。
桂萼提出重新清丈天下土地,取消照黃冊派定年份輪役的老辦法,改以一省之丁糧供一省之役。
在桂萼的賦役改革計劃中,均丈土地是改革的前提條件,因為一條鞭法的實施本質上就是要攤丁入畝。
他認識到只有把欺隱的土地清理出來,登記入冊,朝廷按丁產僉派徭役的原則才能切實貫徹。
時戶部尚書梁材根據桂萼的建議,規定了新的賦役征法“合將十甲丁糧總于一里,各里丁糧總于一州一縣,各州縣丁糧總于一府,各府丁糧總于一布政司。
而布政司通將一省丁糧均派一省徭役,內量除優免之數,每糧一石編銀若干,每丁審銀若干,斟酌繁簡,通融科派,造定冊籍,行令各府州縣,永為遵行。”
桂萼在改革方面承續了賦和役合并以及化繁為簡的趨勢,把各種役目并為一項,按丁糧一次編定,俱于秋糧征收。
之后的張居正在萬歷朝所強推的“經濟改革”,其實本質就是桂萼在任民考疏中的建議變成現實,即清丈天下田地和實行“一條鞭法”。
張居正之后遭遇的反攻倒算就可以想到,當初桂萼在上奏任民考疏后所面對的,來自各方的政治壓力。
他的執政思想沒有實施,或許是他能夠壽終正寢的原因,否則他的下場只怕會比張居正還要糟糕。
顯然,張居正其實是桂萼的忠實擁泵,他把桂萼沒有做成的事做成了。
只不過沒有教出好學生,讓萬歷皇帝把大明好容易形成的改革成果給親手毀掉。
后世人都說“明實亡于萬歷”,其實也并非虛言。
看到張居正這么支持執行“一條鞭法”,魏廣德也并不意外,只是樂呵呵向張居正點點頭。
“逸甫,你對劉光濟的奏疏,可有何意見”
李春芳又開口問次輔陳以勤,也想聽聽他是什么態度。
“首輔大人,我支持在江西試行此法,至于是否要天下推行,還是等江西實施以后再說。”
陳以勤笑道。
“馬尚書,內閣并不反對劉巡撫奏疏,回內閣后你大可和下屬說清楚。”
李春芳笑著對馬森說道。本章完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