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廣德有些奇怪,問道,不過他心里也在納悶,有流言為何昨日不說,而選在這個時候講。
魏廣德邊說,腳步不停,繼續向府門走去。
“是關于譚總督的流言。”
張吉快步跟上,小聲說道。
“什么是關于譚綸的”
魏廣德猛然間站定,張吉差點一頭就撞上去了。
轉身對著張吉問道“是什么流言,你細細說說。”
“老爺,是關于年初譚總督上奏筑墩臺一事,京師四處傳言,說在邊境修筑墩臺不能阻止韃子入侵,是浪費朝廷錢財。
更說與其修筑三千座墩臺,還不如砍伐邊境的樹木做出墻籬封堵邊關進出馬道,讓虜騎無法順利來去,這樣做也不會浪費朝廷的錢財,邊鎮自己就可以做。”
魏廣德默默聽完張吉的話,只是皺皺眉。
“還有人說,與其建造三千多座墩臺,還不如就在通馬要道筑臺,建造那么多其實是有人要貪墨朝廷的錢財”
“知道了。”
張吉說道這里,魏廣德開口道,隨即轉身快步向府門而去。
雖然不知道這流言是怎么來的,可顯然是沖著譚綸去的,是有人看上薊遼總督這個官職了
魏廣德出了府門坐在轎子里還在思考這個問題,是誰想要這個位置,想要把譚綸弄下去。
要知道,明朝政治斗爭,往往就是先從流言開始起步。
現在京城各處放出流言,之后就是都察院御史風聞奏事。
至于之后,當然后臺硬的沒事兒,不怕御史彈劾,可后臺不太硬的,可能因此就讓朝廷重新考慮人選。
這一招往往到最后,你都未必知道是誰在背后下黑手,因為繼任者其實未必就是流言的制造者。
搞出這些事兒來,要么是為了升官,要么就是純粹的和某人有怨。
魏廣德不認為現今朝堂上還有人比譚綸更適合這個位置,畢竟要靠軍功起來是非常難的。
不過在大轎到達皇城外時,魏廣德依稀有了一個方向。
人未必在京城,很有可能是宣大或者其他地方的總督。
譚綸在京城的時間其實并不算長,平日里也沒聽說他和誰結怨。
純粹為了報復,有人就要用這種手段來搞他的幾率不大。
但是譚綸當初繼任薊遼總督時,卻有人提出過異議,想要調其他邊鎮總督進駐薊遼。
難道是張居正出手了
或者是那位想要搞事兒
但不管怎么說,張居正應該都事先知道此事才對。
魏廣德心中雖然起疑,可畢竟這種事不好查,只能幫譚綸把官面上的東西處理干凈,魏廣德還指望著將來讓譚綸接任兵部尚書職位,就如同當初楊博的晉升路線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