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不像此刻臺下的文官,許多都已經被演練中火器的鳴響吵的頭暈腦脹,還有對那天空中飛過密集的箭雨產生嚴重的不適感。
對于大部分文官來說,他們眼中的武人就是自家府邸里的奴仆,哪里見過這樣全身披甲,手持各種要命武器的士卒。
而邊鎮每年報送到京城的各種戰報里面,那些為國戍邊而死的士卒不過就是一組組數字罷了,哪里是面前活生生的人命。
不得不說,今日的大閱對文官們的影響是巨大的,他們眼中卑微的大明軍卒好像忽然變得不一樣起來。
特別是京營幾千騎兵合兵一處展示大騎兵集團沖鋒的場景,那是只有在邊鎮才能看到的場面。
庚戌之變時,在北京城外也出現過,只是那時候沒有人會愿意去親眼看到俺答部騎兵這樣的鋒芒,也不愿意去親身感受那樣的氣氛。
“這就是當年跟隨太祖南征北戰的明軍嗎沒想到是這個樣子。”
李春芳此時站在臺邊,嘴里不住喃喃低語。
聲音雖小,可緊挨著他站立的陳以勤還是聽到了,于是小聲接話道“確實很威武,也難怪善貸說只要把軍士的軍餉給足,我大明官軍依舊是天下最強大的軍隊。”
“是啊,沒想到匯聚成陣是這個樣子。”
李春芳低聲答道。
“以前看到的明軍只是儀仗,而今日觀之有了一股殺氣,這才應該是軍隊該有的樣子。”
陳以勤笑道。
“若是十八年前有這樣的軍隊,或許真該如先皇之意,誓師北伐,洗刷庚戌之變的恥辱。”
這時候,張居正也站了過來,低聲說道。
“是啊。”
李春芳當即附和道。
嘉靖二十九年發生的庚戌之變影響是巨大的,在俺答部騎兵在京畿外肆掠之時,京城里人心惶惶,仿佛天塌了般。
此時內閣的幾位閣臣,除魏廣德外,那時候都已經中了進士,在翰林院里經歷了那一段歷史。
當初嘉靖皇帝在安撫俺答汗騎兵,虜騎退出長城后,一度打算盡起大明天下精銳北伐,寧愿被恥笑無信無義也要為大明討回臉面,但終因諸多原因最終無疾而終。
其中就不得不說嘉靖皇帝選擇的明軍主帥咸寧侯仇鸞,一面說整軍備戰,可實際上卻一直在畏敵怯戰,并沒有做出什么有意義的軍事準備。
加之當時的內閣首輔嚴嵩也極力反對北伐,終于讓嘉靖皇帝放棄了這個打算,而明廷為北伐籌集準備的錢糧最終也變成了北京城的外城墻。
此時此刻,看到完全煥然一新的京營,內閣幾位閣臣心中不由得追憶往昔,想起當初那段風雨飄搖的日子。
而其他的大臣們,許多在朝十余年的老臣此時也和他們是同樣的想法。
當時嚴嵩名義上順從嘉靖皇帝北伐的決定,但實際上卻聯絡了絕大部分朝臣反對這道旨意,其實就是因為在京城戒嚴時看到京營軍卒的不堪。
在他們眼中,京營尚且如此,其他明軍也不會好多少。
特別是之后因為兵部尚書丁汝夔傳令京城內外諸將不許輕易出戰,不僅鼓舞了俺答部騎兵的囂張氣焰,更是讓大明朝堂上下官員都生起了不勘一戰的念頭。
“好,好得很。”
隆慶皇帝看到京營騎兵演練沖鋒時,不自覺也被氣勢感染,拍著御座扶手大聲喊道,“不愧我大明京營,果然威武不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