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茲事體大,我們還是去正甫那邊議一議,看到底要不要聯名。”
陳以勤內心有所動搖,旋即開口說道。
“好。”
魏廣德答應一聲,隨即起身就和陳以勤一起往旁邊殷士譫值房走去。
而此時高拱不在內閣,而是去了吏部。
隆慶皇帝旨意最初只是署理,可是在楊博致仕時給高拱的旨意已經變為“掌部”,也就是說高拱的禮部尚書銜不是為了提升品級用的加銜,而是實打實的職權。
所以,現在的高拱不僅是武英殿大學士,更是吏部尚書,有實權那種。
既然成為真正的吏部尚書,高拱自然就得兩頭跑,雖然一些公文可以派人從吏部送到內閣讓他審閱,但一些事的商議,卻不能把人從吏部招到內閣。
部里的事兒,當然還是在部里面解決最好。
所以高拱時不時就要去吏部一趟,處理一些有爭議的政務。
出門的時候,魏廣德才想起這茬兒,于是小聲問道“這奏疏你有把握讓高肅卿署名嗎”
“只要大家都署名,他不會不署,即便心里不愿意也會寫。”
陳以勤笑道“你沒發現嗎這次他回來改變了很多,不再是原來那樣,一切都以自己的意志為主,強迫其他人都要同意他的意見,否則就會對你不滿。”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上次徐閣老的事兒把他教明白了。”
魏廣德笑道。
“是啊,他算是明白了,可長此以往,權勢就會更大,更難以制衡了。”
陳以勤嘆息一聲。
等見到殷士譫,曉以利害后,他沉默良久才說出了和魏廣德類似的看法,對戶部的陳情,還是不要參與好了。
很明顯,皇帝對戶部退回他的旨意,現在不會有什么態度,甚至可能會褒獎,但實際上心里只會更惡了劉體乾,他的尚書位置已經不穩當了。
這時候內閣再參與進去,說不定會引發什么樣的后果。
就在他們在殷士譫值房討論此事的時候,徐階的信使也抵達京城。
信使都是跟隨徐階在京城長期居住過的,對京城非常熟悉,所以進城后很快就持徐階的帖子拜訪了數個府邸,送上徐階的親筆書信,這才返回京城的徐府。
雖然徐階已經致仕回鄉,原本的豪宅是嘉靖皇帝所賜,已經交回內廷,但徐階在京城為官多年,當然也購置了自己的宅子,也就是徐琨那時候的住宅。
現在留在京城的徐家人,都聚居在那里,也是徐家在京城的據點。
而在當日散衙后,幾位官員就收到了徐階的書信。
對于書信中的布置,不論如何,他們都只是記下,準備出手。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