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士譫也接話道,“要不叫兵部來一趟,看能不能延后一些時日”
“軍餉可是事關重大,已經定好的款項,最好別動。”
魏廣德急忙說道。
“河南救災的銀子應該還有一些吧,要不先墊上,還有山東那邊,應該也沒用完,轉調河南去”
殷士譫這時候提議道,“治水和賑濟災民其實都是救災,也不算挪用吧。”
“我看行,讓河南和山東把賑災的銀子全部轉運河道衙門,從臨清糧庫撥漕糧沖抵這部分銀子。
百姓受災,要的也就是糧食,那些重建的工程,讓地方上用糧食沖抵材料和工費。”
魏廣德忽然說道。
“用漕糧,這不行。”
劉體乾立即說道。
“暫時用漕糧墊上,這部分缺額最后還是從江南調運即可。
糧食放著也是放著,現在暫時當銀子使,把河工進行下去才是最重要的。
工部堤壩需要采購大量材料,沒銀子可不行,而那些商人又不要糧食。”
魏廣德急忙說道。
大明朝廷一直為沒有銀子頭疼,主要還是因為九邊成了耗銀大戶,軍屯荒廢,每年的軍餉和糧秣都需要京城撥付,成為朝廷沉重的負擔。
倒是糧食,各地府庫陳糧不少,特別是江南地區,北方地區因為有宗室祿米的開支,所以也沒多少結余。
“戶部回去查查,調南方糧食北上,先把銀子支應出來給河道那邊,劉尚書,你看怎么樣”
這時候,首輔大人李春芳發話了,他也覺得現在情況下除此外還真找不到銀子可以支應。
聽到李春芳也是這個意思,劉體乾雖然覺得不妥,可也不好繼續堅持,只好說道好吧,我回去查查,大方略就這么定下來就是了。
只是諸公,如此耗費民財,這河道之事,我之前也聽衙門里說起過,就黃河現在的情況,其實是很難疏浚的,還不如另覓他法。
黃河最近幾年發生兩次大洪水,已經讓大明朝堂許多人感覺治水艱難,與其耗費無數銀錢治水,還不如考慮如何減少損失和救災。
河工干了,一場大雨下來就直接被沒過去,建了等于沒建,還勞民傷財。
與其花銀子在河工上,還不如省下來賑濟災民。
到目前為止,治理黃河主要還是疏和堵,潘季馴現階段能想到的也就是在平時疏浚河道,保證大水過境,同時在險要為止建大壩堵水,防止洪水沖垮堤岸,泛濫周邊。
這些手段在實際過程中,在其他地方都驗證是有效的,可偏偏對黃河還是束手無策,該因為黃河所攜帶的巨量黃沙堆積。
這些黃沙沖刷入海雖然讓大明朝的海岸線不斷向東延伸,增加了一些土地,但封堵河道確實讓這個時代的人頭疼不已。
只能說大自然的偉力,非人力所能及。
而因為后世黃河幾乎已經成為干涸的河道,幾乎不再發生洪水,所以魏廣德對于現在黃河出現的麻煩也是毫無辦法。
實在是沒有經驗可以借鑒。
若是后世發生類似明朝這樣的黃河大洪水,結果未必就會比明朝這個時候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