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郭乾字孟陽,號一泉,北直隸任丘縣人。
嘉靖十七年中進士,授兵部主事,歷任兵部員外郎、兵部郎中后出任河南衛輝知府、潞安兵備副使、山西按察司使、浙江按察使、江西右布政使、陜西左布政使。
嘉靖三十八年擢右副都御史、陜西巡撫,又以左副都御史總督陜西三邊軍事,后轉遷南京兵部左侍郎,累遷南京戶部尚書。”
聽到魏廣德的介紹,隆慶皇帝就有點傻眼了,顯然郭乾雖然是南京戶部尚書,但履歷純粹就是個軍事文官,懂的是帶兵打仗而不是經濟。
想到這里,隆慶皇帝不由得看了眼高拱。
“那他怎么做的戶部尚書”
隆慶皇帝好奇問道,顯然郭乾升遷是前朝事,那時候他避嫌,自然沒怎么關注朝堂官員變動,特別是最后兩年地位穩固后,就更容不得他犯錯。
“南京兵營數次鬧事,時任兵部侍郎郭乾處置得當,故而升遷為尚書。”
魏廣德知道,因為嘉靖末年南京軍營兩次鬧餉就是郭乾處置的,他那個老丈人被弄得灰頭土臉,基本上就失了圣寵。
若非此,他對南京官員變動也不會上心。
在殿上諸人中,也就他才很關心南京那邊的人事變動,畢竟事關自身利益。
“南京是否還有擅理財之人”
隆慶皇帝繼續發問道。
“陛下,南京是否有擅理財之人,臣不知,不過現在戶部左侍郎張守直暫攝大印,可最近處置部務貌似也還不錯,何必舍近求遠關注南京。”
魏廣德想想就說道。
南京戶部還有些什么人,魏廣德就不怎么關注了,因為他安插人手可從來不會往戶部送。
都知道高拱整頓吏治,戶部油水最足,可也最容易被高拱注意到。
他在南京那邊的人,肯定不會舉薦回來,而且現在他也不會輕易舉薦人。
這時候舉薦,那不是給高拱花名冊,可以照著魏廣德舉薦的人慢慢查,早晚就能查到他頭上來。
“張守直”
隆慶皇帝嘴里念叨一句,“戶部打理的不錯”
九邊,是明朝弘治年間在北部沿長城防線陸續設立的九個軍事重鎮。
其東起鴨綠江,西抵嘉峪關,綿亙萬里的北部邊防線上相繼設立了遼東鎮、薊州鎮、宣府鎮、大同鎮、山西鎮、延綏鎮也稱榆林鎮、寧夏鎮、固原鎮也稱陜西鎮、甘肅鎮九個邊防重鎮。
面對崛起的蒙古部族,山西地區首當其沖,其境內的大同鎮和山西鎮就成為戰略要地。
按照明史記載,幾乎每歲都有戰事發生,所以大同就有了“年無寧歲”的說法。
不過今日在敗胡堡上值守的明軍士卒又驚恐的發現,遠處天際間出現一團黑點。
隨著時間,這團黑點也不斷放大,分裂變多
“鐺鐺鐺”
示警的銅鑼狂暴的被敲響,雜亂的敲擊聲反映出敲鑼者此時驚慌的心態。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